目前,针对甲亢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
(1)抗甲状腺药物
(2)I-131治疗
(3)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
1、抗甲状腺药物(ATD):
在我国,抗甲状腺药物仍是最常选用的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有甲巯咪唑(MMI)、丙硫氧嘧啶(PTU)。虽然ATD治疗的缓解率可达60%一70%,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安全,但疗程长,病人常难以坚持。另外,即使甲亢患者按疗程用药,仍有25%~30%的人病情会复发。
适应症:
(1)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
(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
(3)心脏病者、突眼及妊娠妇女;
(4)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又不适宜于放射性131碘治疗者。
般情况下治疗方法为MMI30~45mg/d或PTU300~450mg/d,分3次口服,MMI半衰期长,可以每天单次服用。当症状消失,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减量时大约每2~4周减药1次,每次MMI减量5~10mg,PTU50~100mg,减至最低有效剂量时维持治疗,MMI约为5~10mg/d,PTU约为50~l00mg/d,总疗程一般为1~1.5年。近年来提倡MMI小剂量服用法,即MMll0mg~3Omg/d,治疗效果与40m/d相同。
停药时甲状腺明显缩小及TSAb阴性者停药后复发率低;停药时甲状腺仍肿大或TsAb阳性者停药后复发率高,复发多发生在停药后3一6个月内。治疗过程中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明显增大时可酌情加用L-T4或甲状腺片。
抗甲状腺药物作用缓慢,不能迅速控制甲亢的多种症状,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初期,可联合应用β-阻滞剂心得安,10~20mg,一日2~3次,以改善心悸、心动过速、多汗、震颤及精神紧张等症状。
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是皮疹、皮肤搔痒、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中毒性肝病和血管炎等。应注意患者服药期间有无发热、咽痛、肌痛和感染症状,一旦发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药;应定期检查白细胞。一般药疹可用抗组织胺药治疗,必要时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2、放射性碘-131治疗:
放射碘治疗在美国是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此法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效益高。总有效率达95%,临床治愈率85%以上,复发率小于1%。
甲状腺有高度浓聚131碘能力,碘131衰变时放出β和γ射线(其中99%为β射线),β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仅为2mm,故电离作用仅限于甲状腺局部而不影响邻近组织。因而可使部分甲状腺上皮组织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甲状腺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禁忌症: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碘131治疗甲亢后的主要并发症是甲减。甲减是I-131治疗甲亢难以避免的结果,选择I-131治疗主要是要权衡甲亢与甲减后果的利弊关系。发生甲减后,可以用L-T4替代治疗,可使病人的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病人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育龄期妇女可以妊娠和分娩。由于甲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用I-131治疗前需要病人知情并签字同意。医生应同时告知病人I-131治疗后有关辐射防护的注意事项
3、手术:
目前仍存在甲状腺保留量多,甲亢易复发;保留量少,易致亚临床或临床甲减和甲状腺结节样增生。术后应用L―T4补充治疗可预防甲亢复发和治疗甲减与抑制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微创手术可减少甲状腺手术瘢痕对美观的影响。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
(1)中、重度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2)停药后复发,甲状腺较大。
(3)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4)对周围脏器有压迫或胸骨后甲状腺肿。
(5)疑似与甲状腺癌并存者。
(6)妊娠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妊娠中期(第13-24周)进行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I-131治疗应用的增多,手术治疗者较以前减少。手术治疗一定要在患者的甲亢病情被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治疗甲亢时,能否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在选择甲亢治疗方式时,除考虑每种治疗方法的利弊,还应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体情况,包括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对重度甲亢、老龄甲亢,特别有心血管并发症者,常先用抗甲状腺药物使甲亢病人甲功恢复正常后,再用I-131治疗或手术治疗。目的是减少甲状腺危象或甲亢症状的加重。患者如果伴甲状腺结节或疑有癌瘤,可首选手术;对于复发病人,不管是药物初治失败还是术后复发,均宜选择放射性碘治疗,以减少再次复发甲亢的风险。此外,甲亢患者治疗还包括注意休息,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如糖、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治疗中应忌食高碘食物和药物。应保护突眼,防止眼部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