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
1、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偏侧面肌痉挛,习惯上称为“面抽”,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睑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据统计,这种病的患病率占到 6/40万~180/10万。
2、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一侧颜面部阵发性、不自主的肌肉痉挛,抽搐多从眼周开始,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周和面部表情肌,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肌肉,情绪紧张等可使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常伴头痛、耳鸣。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部分可见因长期患病或注射过肉毒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3、面肌痉挛的病因
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因是颅内面神经在脑干的发出部位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面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导致面部肌肉抽搐。血管压迫面神经的原因目前尚不明了。目前已知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后颅窝容积小、遗传等。在极少数情况下,面肌痉挛可继发于颅内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干病变及骨性病变等,其机率远低于1%。
4、面肌痉挛的主要危害
面肌痉挛影响病人容貌,给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不便。反复不正确治疗后可出现不可恢复的面瘫。面肌痉挛本身没有致死性或致残性,也无自愈可能。
5、怎样确诊得了面肌痉挛
患者病史、发作时的典型表现;
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排除继发于颅内肿瘤的可能性;
无颅底或面部面神经外伤史;
发病前无面部麻痹、瘫痪病史。
6、面肌痉挛的治疗现状
对于面肌痉挛,目前并没有特效的药物。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方法肯定无效。神经阻滞治疗是利用肉毒素等药物注射阻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痉挛解除。注射后面神经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面肌痉挛随之复发。故肉毒素疗效维持时间短,大部分患者于3-6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反复注射肉毒素后可出现不可恢复的面瘫,或对肉毒素出现耐药而无效。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已知唯一可治愈面肌痉挛的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这种手术方法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该手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一位美国神经外科医生首创的,手术方法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消失。随着该项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其具有的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着以及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很快就被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成为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显微血管减压术还成功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以及顽固性眩晕、耳鸣、神经原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等疾病。该手术严重并发症小于 1/1000 。因此,是一种安全的手术。
7、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步骤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手术切口位于耳后发际内,长约3cm,切开皮肤后在颅骨上钻微骨孔(锁孔大小,直径一般为1.5cm)进入颅内。探查面神经根,仔细识别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采用锐性剥离方法将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后,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充分减压,选择合适大小和形状的减压垫棉置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防止压迫复发,该手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手术全程在显微镜下进行。
手术切口 术中发现的压迫面神经的血管 将压迫血管用 Teflon 棉垫开
8、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效果
我院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有效的患者中又分两种情况,2/3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1/3患者术后面肌痉挛依然存在,但会在2周-12个月内消失,称为延迟治愈。无效率2-3%,无效的原因可能是血管与神经紧密粘连无法分离或遗漏了责任血管。术后有2-3%的复发率,可能是因为新出现责任血管又压迫面神经导致,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有效。
9、什么样的面肌痉挛患者适于行手术治疗
确诊为面肌痉挛;
无面神经损伤、面瘫病史;
无严重全身性疾患。
10、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情况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0年引进此项技术,在济南地区率先开展面肌痉挛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在科主任葛明旭博士的带领下迄今已治疗患者几百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经过近十年的长期随访,治愈率为96.3%,治疗例数、效果在省内属领先水平。我们的治疗体会证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好、并发症低,目前已成为我院神经外科的特色治疗项目之一。
11、关于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费用、时间等问题
手术时间 60-90分钟 住院总费用10000元 住院时间10-12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