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易复发。小儿皮肤含水量高,皮肤较薄,较易发生冻疮。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潮湿、冷风,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缺乏运动等均可均可诱发加重病情。
初冬(10-11月)早春(3-4月)季节是冻疮的高发季节。患儿常有手足、耳轮、鼻尖、臀部等循环末梢部位皮肤发凉、色泽变紫,进而表现为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境界不清楚,边缘鲜红。自觉瘙痒,受热后加重。局部有冷感及麻木感。病情进一步发展,损害表面可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继发感染。损害较重者恢复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当冻伤范围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时,就转化为冻伤。 济南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周爱妍
冻疮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寒冷造成血管收缩,组织缺氧细胞损伤。寒冷时间过长,动脉持续痉挛,血管收缩力丧失进而静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局部冻疮形成。严重者发生弥散性血栓,可致组织坏死。一旦冻疮发生后,次年寒冷初到季节及初春复温时期,往往会有复发。一般有症状时及时处理,平时需很好的保温,2-3年后就不再容易复发了。
已经发生的冻疮应除全身保温外,还要注意鞋袜不要过紧;患处需带手套,穿厚鞋袜,必要时带护耳或眼罩。局部用温水袋逐步加温,或葱根煮水或桂附煎药液(桂枝、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叶各20g)洗泡,并进行按摩。避免寒冷的再次刺激。一些活血化瘀、温通散寒的中药如当归四逆汤及验方桂枝红花汤对改善血管功能促进皮损恢复。
局部外用药在皮损没有破溃可外用复方多磺酸粘多糖软膏、辣椒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等促进局部循环的恢复。已经破溃者局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B软膏预防控制感染。局部红外线、氦氖激光照射对恢复局部的循环及预防感染均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