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可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药汤剂具有药专、力宏、价廉等优点,又最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在越来越讲究治病个体化的今天也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
中药的煎服方法与疗效优劣有直接关系。首先,中药的煎法讲究频多,像煎药器具的选择、煎煮时间的长短、火候大小的掌握、先煎后下的区别等等,这些多已被广大群众熟知。对于中药的服用方法,最多采用的是将两煎药液混合后于早饭前、晚饭后分两次温服。按中医传统中药服法,汤剂的服用时间一般按病位深浅、病程久暂而定。既病位在上焦、病程较短者饭后服;病位在下焦病程较长者宜空腹服,理由是这样有利于药物直达病所。
在服药方法上我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略有不同。依我个人所见,除非特殊需要,绝大部分汤剂应在饭后服用,这样更有利于顾护胃气。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治疗疾病中应时时注意顾护胃气,中医有“有胃则生,无胃则亡”之说,这里的“胃”不仅代表胃气,还代表人体正气,饭后有谷气养胃气,此时服药可使祛邪不伤正,有利于以胃气行药力。另外,空腹服补益类药物还易留邪为患,因为就临床所见,绝大多数虚症系虚中夹实、虚实错杂之证,单纯虚症往往仅见于疾病的某一短暂阶段,空腹服补益类药物因无谷气相行而易留邪为患,使证候更加复杂,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我对来诊病人,往往要不厌其烦地交代其服药方法,因为服药方法至关疗效。当然,具体到个人,还应遵从医嘱,按要求服药。作为病人或家属,就诊时不要忘了问大夫一句,我这中药应该什么时候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