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两种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和艾灸的合称。针刺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艾灸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或艾条按一定的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古代有“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说法,说明了针和灸的重要性。
当然,针和灸临床上也常常结合应用,故称为针灸。如古代医术《针方六集》中说:“不针不神,不灸不良。”意思是说单用针法虽可取得神效,但针、灸并用效果更佳。
针与灸两者都是基于中医的精气神、经络腧穴理论,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两者治疗的范围并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般来说,针刺以开导、疏通、凉泻为特长,主要治疗实热证;而艾灸以收摄、封固、温补为特长,主要治疗虚寒证。
针刺几乎对所有病症都有一定的效果,因为针刺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经络的,而经络是沟通内外、连接五脏六腑和身体各组织的。几乎所有疾病,都源于相应经络的阻塞、气血亏虚或过旺等。
针刺正是通过疏通经络、调理阴阳、虚补实泻的方法,使人体恢复健康,所以,几乎没有不能用针刺治疗的病。当然,疗效的好坏则与施术者的水平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比较而言,艾灸的发现和应用的历史要比针刺长,可以追溯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时代,那时人们使用艾绒做为媒介引火。因为艾绒本身具有易燃、持久的特点,灰中有火,所以人们就用死灰复燃来形容艾绒的这一特点。加之艾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端午节屋外悬挂鲜艾草利用其芳香温热的性味来辟邪解毒。
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针灸是中国先祖源于自然的发明,传统针道的本质就是简约和朴实,摒弃了经验、功利和主观人为而返璞归真、重归自然,自然而不加修饰,简约而不简单,朴实而不朴素。与“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相适应,针灸的“副作用小或无”比其“疗效”更能引起西方人的关注,许多西方人比国人更相信针灸的神奇。
作为一些疾病的“替换疗法”或“补充疗法”,西方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针灸治疗,从戒烟、减肥、镇痛、康复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使得到验证的针灸适应症越来越广。
纵观中国医学史,针灸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横览当今世界,针灸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全球性“回归自然”的大潮中独领风骚。中国的文字也很有意思:针与真谐音,艾与爱谐音,针、艾与真爱谐音,灸与久谐音,针灸二字之中,蕴含着针艾常灸,真爱常有,健康长寿之意。
总之,针灸之法,历史悠久,效果卓著,操作简便,切实可行,绿色环保,在普通百姓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将其用于祛病养生、益寿延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