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转冷,冬季来临。按祖国医学的观点,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寒”,“寒”为阴邪,受自然界的影响,人体阴气相应增加,阳气开始减少。
为了抵御寒冷的气候环境,人体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加之营养物质在体内也最易吸收和储存,因此在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
常言道“冬令进补,三春打虎”,冬令适当的进补对年老体虚者有着很好的的疗效。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进补也不例外。虽说冬季进补对身体大有裨益,但也不可盲目进补。
那么在进补的时候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简要谈一谈。
1、进补应有针对性
冬季进补是为年老体虚者而设,并非每一个人到冬天都需要进补。例如人参,用之得当可以大补元气,安神增智,提高人的抵抗力。而对年轻体壮,体质强健,无病无痛的人来说,就无需使用了。若盲目服用,则容易上火,不仅无益,反生其害。
在古代的医学文献中也可以找到相关的的记载,如中医古籍记述有一个人,为补肾而进补大量地黄引起突然死亡。正所谓:“误用致害,虽人参、甘草皆毒药之类也”。
此外,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所以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因人而异。
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中医称为“阴虚”体质),冬季进补原则应以“淡补”为主,应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之品;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手脚冰凉者(中医称为“阳虚”体质),宜采用甘温之品。
此外,阳虚之人在补阳的同时,不要忘记补阴。例如鹿茸、红参、羊肉都是补阳的药物和食物,而人们常有误区就是这些大补的东西都是冬天该吃的,于是就一味地吃这些补品。其实则不然,中医认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因此在用温性药物进补的同时,也要配合补阴的药物,以“阴中求阳”。
2、进补应适度
冬季进补的目的是补其不足,借以恢复和增强体内正气,则可以驱邪外出。如果进补不足,就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太过,也会产生副作用,例如过用鹿茸,会引起燥热、面赤、脱发等;过食地黄会引起胸腹胀满,喘气、便溏等。总而言之,适度进补最好。
3、进补应得法
冬季进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防止“闭门留寇”。如当罹患患感冒、肠胃病、支气管炎等急性病时,不宜进补。
补药大多具有收敛、止血、止汗、固摄等作用,此时进补不利于病邪的驱除。
第二,补药、补品一般温性的较多,且滋腻碍胃,因此进补时要遵循“通补则宜,守补则谬”的原则,即补而不腻,补而不滞,补的同时要适当配合如陈皮等理气药物,与滋腻的补药相互佐治,才能避害。
第三,进补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缓缓图效。特别是定制膏剂、丸剂的患者,在请医生拟定处方之前,应按方药先煎3~5剂,服后感觉无明显不适,方可修定处方,制成膏剂或丸剂,以供长期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