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笔者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手法及临床所得介绍如下:
1、取穴方面:
取穴少,主要穴位三十几个,临床常用穴位有胃经、板门、脾经、大肠经、肝经、肺经、八卦、四横纹、小天心、五指节、精宁、威灵、二马、外劳宫、一窝风、天河水、六腑穴。小天心、五指节、精宁、威灵常作为结束手法取穴。
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5个,还常用独穴 ,即每次治病只取一个穴位,在一定的情况下,只要一个穴位多推久推,坚持下去,以得效为度。特别是对急性病更主张用独穴,临床证明这一疗法有效,为其他推拿学派所无。徐氏举出26个独穴,其实凡是久用无弊疗效明显的穴位都可以用独穴。把穴位的功效和药物相匹配,《推拿三字经》云:“今定独穴,以抵药房;分阴阳为水火两治汤;……”,明确了独穴治病的功效,使临床选穴更加明确,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如小儿泄泻,出现吐泻交作,则取板门独穴,久推以缓解为度。
取穴部位比较单一,以左上肢肘以下穴位为主,患儿接受治疗时坐位即可,右手可自由活动,患儿乐于接受。如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取清补大肠经、补脾经,结束手法取捣小天心,掐五指节、精宁、威灵。穴位全在左手。不需要身体其他部位的操作。
2、手法操作方面:
推拿操作时间长,独穴操作30-40分钟,多组穴位主穴10-15分钟,配穴 至少5分钟。每次推拿操作30分钟左右。但也不可拘泥,《推拿三字经》云“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推拿时间可因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掌握。推拿一般每天一次,重症一天两次,疗程为3-5天。
手法操作简单,常用手法只有推、揉、运、捣、掐五个常用手法。线形穴位常用推法,点形穴位常用揉法、捣法、掐法,环形穴位常用运法。清肝经和清肺经可联推,这样既可省力又可省时,临床习惯称其为平肝清肺。操作频率快,每分钟150-300次为宜。
重用清法,治疗以清法为主,少用补法,符合小儿临床以实证、热证居多,治疗应以清法为主的临证特点。手法补泻特点为,线形穴位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往返推为平补平泻,这是一般规律,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向心推为清法。点形穴位用揉法,左揉主升,右揉主降。胃经、肝经只清不补,胃属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补,胃以降为和。清胃经则胃气通降,胃的功能得以恢复。小儿为纯阳之体,肝常有余,所以肝经只清不补。小儿脾常不足,所以脾经多用补法,很少用清法。运八卦时,以拇指盖住离卦,恐运离卦扰动心火。一般不取心经,如心经有热则取清天河水代替。肾经一般不取,如肾经虚则用揉二马来代替。
3、典型病例
3. 1感冒
李某,女,2岁,发热2天,伴鼻流浊涕,咳嗽,大便干,舌红,苔薄黄 。查体: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听诊心肺正常。诊为感冒(风热型),给予小儿推拿治疗,平肝清肺10分钟,退六腑10分钟,运八卦5分钟。最后捣小天心20次,掐五指节、精宁、威灵各一次结束治疗。共推拿五次痊愈。
3. 2泄泻
黄某,男,10月,腹泻一月余,黄绿色水样便,日5-6次,纳呆,舌淡,苔薄白。查体:精神稍差,皮肤弹性可,听诊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大便常规阴性。诊为泄泻(脾虚型),给予小儿推拿治疗,清补大肠15分钟,补脾经10分钟,捣小天心20次,掐五指节、精宁、威灵各一次结束治疗,共推拿2次痊愈,又推一次巩固疗效。
3.3呕吐
王某,女,2岁,呕吐半天,伴低热,体温38℃,两天未解大便,纳差。查体:咽无充血,听诊心肺正常,腹胀,无压痛,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诊为呕吐(胃热型),给予小儿推拿治疗,退六腑10分钟,清胃10分钟,顺运八卦5分钟,捣小天心20次,掐五指节、精宁、威灵各一次结束治疗,推拿一次呕吐止,当日解大便一次,大便质硬,体温降至37℃,食欲好转,推拿第2次痊愈,又推一次巩固疗效。
4、结语
小儿脏腑娇嫩,经不起药物的攻击,而且小儿惧怕打针,服药困难,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疾病,无痛苦,只要取穴准确,也无付作用,可以说是儿科的最佳治疗方法。临床中,辨病,取穴,手法、时间,是保证推拿疗效的重要环节。我们首先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准确,这是取得疗效的第一步,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诊断确立之后,选取最恰当的穴位,推拿时要力度适中,认真操作,保证时间,所以推拿师的功夫是否过硬也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正确的诊断加过硬的推拿技术才能保证小儿推拿的疗效。否则,不但临床疗效不好,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作为小儿推拿的重要流派,临床疗效高,重复性强,手法简单易学,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临床中我们应将小儿推拿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扩大其治疗范围,提高其临床疗效,使小儿推拿更好的造福于广大儿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