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的一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环境性、肿瘤性、遗传性等。中医学认为,风湿就是风寒湿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远行不畅引起的肌肉关节麻木疼痛,区伸不利或肿大。中医文献中提出的病名有:“风湿”、“历节病”、“ 白虎风”、“痛风”、“漏肩风” “鹤膝风”等。
常见风湿病主要症状:(出现以下情况的患者请及时到风湿病科就诊)
疼痛(非外伤性原因)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有对称性的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晨起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在适当的活动后逐渐减轻称为晨僵。),常常累及的部位是双手腕、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其他关节如肘、肩、踝及脚趾关节等也易被累及。
强直性脊柱炎 多见于年青人,一般早期出现下腰痛及臀部疼痛,晨起、夜间 、休息时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关节肿痛常始于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等,多为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病变是其突出表现之一。
痛风性关节炎 多见于男性,以急性单关节炎症为主,起病急骤,剧痛难忍,脚大拇趾是好发部位,也可以发生在足踝、足背、膝、肘、腕、手等单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也应和反应性关节炎鉴别。
骨关节炎 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就是俗称的骨刺、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隐匿,关节疼痛常累及膝、髋、踝、脊柱及双手远端指间关节,上下楼疼痛,下蹲起立受限,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风湿寒性关节痛,也叫风湿症状,产后风湿症 病人周身怕风怕冷,遇风冷后全身肌肉关节冷痛,保暖后可改善,多见于女性。
银屑病关节炎 20~40%的银屑病(牛皮癣)病人会并发关节肿痛,临床上归属反应性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常见症状是双下肢红色触硬结节(类似蚊虫叮咬后的红疙瘩),或伴发热、关节疼痛。多见于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多见女性,常见持续口干、甚至反复龋齿、腮腺肿大,眼干、甚至欲哭无泪,皮肤干燥等。
白塞病 反复口腔溃疡甚至外阴溃疡,可以并发眼炎、结节红斑等。
雷诺氏征 当手指遇冷或遇凉水时指端变得苍白,随后变紫,变潮红,并伴有痛疼,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它可见于多种风湿病,如系统性硬化病、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可有全身肌肉(尤其颈背肌、四肢近端肌肉)疼痛、肌无力,夜间痛晨起重,休息后减轻,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同时应与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鉴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见于年轻女性,反复发热,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面部红斑、或严重脱发、或关节疼痛、或口腔溃疡、或雷诺现象等,有时单纯发热也应该与成人still病鉴别。
风湿病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风湿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二十年的事。由于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它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还处于发展阶段,专门从事风湿专业的人员很少。目前全国相当多的医院还没有风湿病专业、未建立风湿病专科,致使风湿病患者常常投医无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知晓率很低,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相当匮乏,多数人对风湿病错误地认识如:关节痛+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抗“O”阳性=风湿热;关节痛+血尿酸高=痛风。不仅仅是普通人,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也存在近似观念,谈起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更不用提这类疾病的预防常识及正确治疗方法。按流行病学统计,中国的风湿病患者至少一亿两千万以上。专业人才的不足,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其后果是可怕的。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如果初发病两年内,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75%的病人会终生残废 。
风湿病的主要治疗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案,主要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一是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既可加强其解热镇痛之疗效,又可弥补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不持久、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不足;二是合并使用改善病情药,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既能改善临床症状,使联合用药能充分发挥药效作用,又能根据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辨证治疗;三是合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疾病的反跳,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起到“增效减毒”之功。所以我们强调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规范治疗,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风湿病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而早期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风湿病极为重要,如果您或你的亲朋有上述相关症状,请及时到风湿病科就诊咨询,及时明确诊断,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