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与湿疹类似,常伴哮喘、过敏性鼻炎。
在不同年龄阶段其表现不同,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婴儿期
约60%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2个月以后多见。
初发皮损为颊面部的瘙痒性红斑,继而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头皮、额、颈、腕、四肢屈侧等。
病情时轻时重,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加重病情,有时继发感染。
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病情迁延并发展至儿童期。
儿童期
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
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蝈窝(四弯症)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部。
全身皮肤干燥,皮损为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为轻,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形成苔藓样变。
此期瘙痒仍很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青年成人期
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
好发于肘窝、蝈窝、四肢、躯干。
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泛发性干燥丘疹。
瘙痒剧烈,搔抓后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 。
病史:个人、家族遗传过敏史;
临床特点:分三期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
血清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治疗
家长仔细观察和发现可能诱发加重的因素,并尽量避免。
适当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加重皮肤干燥;同时外用保湿剂。
外用药物治疗 原则与湿疹相同。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用,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近年来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疗效好,合并感染时加用百多邦等抗生素膏。
内用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