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手术及介入方法治愈,而且大多数患儿可以达到正常的心功能水平,但治疗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一般认为应该选择在学龄前完成手术,这样可不影响孩子学习,同时早期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心理创伤要比大年龄时少,对生理及生长的影响也较小。但是,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繁多,症状轻重各不相同,因此对治疗时间的选择一概而论显然是不科学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已不受年龄及体重的限制,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疾病和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旧的科普读物及早期的专著对手术时机的界定较笼统,可能造成某些医务人员对重症患儿的诊治产生误导。我们也常遇到一些家长疏忽大意,延迟求医,使病情到达晚期甚至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增加手术风险。
因此我们提醒家长:
1、尽早带孩子到专科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性质、程度,决定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年龄,以免抱着“等大一点再治”的想法,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2、对临床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患儿应严格按照专科医生的安排定期随访检查,以了解心肺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现将常见的几种先心病的治疗最佳时机介绍如下:
动脉导管未闭(PDA) 未成熟儿、新生儿期合并肺透明膜病、肺炎等使PDA延迟关闭,发生心力衰竭,此时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阻断剂消炎痛口服或静脉缓注,对于出生1周内的早产儿、新生儿关闭PDA有效率可达60%-80%。只要患儿年龄≥3个月,体重≥4kg,目前均主张采用介入性导管术,导管最窄处小于2.5mm者可首选弹簧圈堵闭PDA,大于2.5mm者选Ampletzer堵闭器,此为安全、有效、微创的非手术方法。新生儿及3个月以内婴儿因PDA较粗而造成临床症状危重,出现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体重不增、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应立即手术治疗。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赘生物形成,经内科治疗无法控制及不能行介入性治疗的PDA均需尽快施行手术。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一般而言ASD患儿临床症状轻,婴幼儿时期少有症状,大多在幼儿期或学龄期体检才发现,一旦确诊,应在改善心功能基础上尽早治疗。介人性导管术运用封堵器堵闭ASD在临床应用广泛,其适应证为:①直径Q34mm的继发孔ASD;②缺损边缘至腔静脉、冠状静脉窦、房室瓣及肺静脉的距离≥4mm;②房间隔的伸展径要大于ASD+l4mm。ASD诊断明确,如无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就应早期进行手术,不必等待,尤其对于缺损大有反复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心衰的患儿,应不受年龄限制尽早手术根治。
室间隔缺损(VSD) 根据VSD部位可分成膜部、干下型及肌部缺损。目前国内外报道自然闭合率为21%-63%。一般认为小VSD自然闭合率高,大VSD闭合率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