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该病发病率为1/10万,多见于中老年,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在致病机理方面,“神经短路”学说现已被临床医生所认可,其依据为颅内面神经从脑干的发出部位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形血管的压迫,面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导致面部肌肉抽搐。
在临床症状方面,痉挛多从一侧下眼睑开始,以后逐渐扩散至面部、甚至颈部肌肉,痉挛初期为间歇性,逐渐频繁,特别是在情绪紧张、疲劳等情况时面肌抽搐明显。抽搐严重时可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睡眠,症状可有数天至数月的发作间期。
由于面肌痉挛的致病原因为面神经的根部受到异常走形血管的压迫,而面神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是正常的,所以在体格检查方面除可见一侧面部肌肉阵发行不自主抽动外,无其它异常发现。在特殊检查方面,头颅CT或MRI扫描在部分病人颅内面神经的根部可见有异常走形的血管,其他均无异常发现。
面肌痉挛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口服药物和药物注射面神经阻滞治疗,目前无特效的口服药物,临床常用一些镇静安定类药物;神经阻滞治疗是利用肉毒素、乙醇的药物阻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痉挛解除。注射后面神经功能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
疗效维持时间短,大部分患者于3-6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
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他手术方法由于治疗效果差,手术并发症高,现已很少使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一位美国神经外科医生首创的,手术方法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症状得到缓解。
随着该项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其具有的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很快就被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成为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显微血管减压术还成功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以及顽固性眩晕、耳鸣、神经原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等疾病。
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毫无痛苦。手术切口在患侧耳后发际内,长约3-5cm,在颅骨上钻一直径1.5cm小孔,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是在显微镜下完成的,保证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和安全性,手术时间约1个小时。
临沂市中医医院医院于2006年引进此项技术,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面肌痉挛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迄今已治疗患者超过600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经过6年以上的长期随访,治愈率为96%,治疗例数和治疗效果在省内属领先水平,我们的治疗体会证明:手术者的经验及手术中正确的判断和操作对手术结果有重要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已成为临沂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的特色治疗项目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