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患者44岁,因宫颈癌伴发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放疗后9个月于2006年2月20日入院。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面部、颈部、躯体红斑水肿伴瘙痒、破溃并渐出现肌无力、肌肉酸痛、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DM,给予强的松、维生素C等治疗无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行宫颈活检,病理为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行全盆腔体外放疗肿瘤剂量(DT)20Gy,四野DT30Gy,后装放疗A点27Gy。放疗后9个月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转来我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肿瘤史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史。查体:面部及躯体部皮肤水肿、潮红,肝区压痛明显。
妇科检查:外阴及尿道口无异常;阴道穹隆消失,前壁上1/3受侵;宫颈4cm×4cm大小,菜花状,质脆;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双侧宫旁结节状增厚达盆壁,弹性差。B超示肝右叶实质内实性低回声团块6.2 cm×5.1cm,边界清,欠规则,子宫体积略大,宫体中下段见一大小5.7cm×5.2cm实性略高回声不均质团块。
实验室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8.7U/L、肌酸磷酸激酶(CK)5U/L、乳酸脱氢酶(LDH)334U/L、羟丁酸脱氢酶(HBDH)316U/L。诊断:宫颈癌放疗后宫体受侵;肝转移;DM。行肝脏介入治疗2次,介入动脉用药总量:平阳霉素48mg、顺铂160mg、5氟尿嘧啶3g;给予足叶乙甙0.4g、平阳霉素72mg、卡铂0.3g静脉化疗3个周期。
后装放疗A点32Gy。治疗过程中DM症状渐消失。治疗结束行妇科检查:阴道穹隆消失,黏膜光滑扩张性好;宫颈2.5cm×2.5cm大小,略粗糙;子宫如孕40d大小;双侧宫旁呈纤维化增厚达盆壁,弹性差。B超示宫颈不大,回声欠均质,子宫体积仍大,形态正常;肝右叶实质内实性低回声团块未见明显缩小。
实验室检查:AST 24.5U/L、CK 4U/L、LDH 148U/L、HBDH 153U/L。3个月后死于宫颈癌肝转移。
例2 患者58岁,查体发现宫颈肿物4d于2006年7月18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染发出现头皮瘙痒并红斑水肿,逐渐出现面部、颈部、躯体、上肢红斑水肿伴瘙痒、破溃;并渐出现肌无力、肌肉酸痛、吞咽困难,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青霉素静脉滴注并口服扑尔敏,症状无明显改善。
查体行妇科检查:外阴及尿道口无异常;阴道穹隆消失,前壁上1/3受侵;宫颈5cm×4cm,菜花状,质脆;左侧宫旁结节状增厚近盆壁,略有弹性,右侧宫旁条索状增厚,弹性好;子宫大小正常,活动欠佳。行宫颈活检病理为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肿瘤史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史。
实验室检查: AST 109U/L、CK 1564U/L、LDH 483U/L、HBDH 477U/L。肌电图报告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病理学检查:束周萎缩为主,伴Ⅱ型肌纤维萎缩。诊断:宫颈鳞癌Ⅱb期,DM。给予后装放疗A点48Gy,体外全盆腔放疗DT27Gy,四野DT21Gy;口服强的松60mg/日;静脉滴注甲氨蝶呤15mg/周、顺铂40mg/周。
治疗3周行实验室检查: AST 84.7U/L、 CK 679U/L、LDH 450U/L、HBDH 465U/L。红斑水肿、肌无力、肌肉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治疗6周行实验室检查:AST 29.5U/L、CK 30U/L、LDH 258U/L、HBDH 223U/L。红斑水肿、肌无力、肌肉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消失。治疗近结束时出现腰部疼痛,核素骨扫描考虑第3腰椎、右侧股骨颈转移。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光滑,扩张性好;宫颈2cm×2cm大小,光滑;子宫大小正常,活动好;右侧宫旁软弹性好,左侧宫旁呈纤维化略增厚。实验室检查:AST 27.7U/L、CK 32U/L、LDH 294U/L、HBDH 286U/L。现仍在治疗宫颈癌骨转移中。
讨论 1916 年,Stertz首次报告DM合并胃癌后,有关DM伴发恶性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DM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5~52%不等。目前认为DM伴发肿瘤年龄一般大于40岁,且年龄越大伴发肿瘤的可能性越大。本2例患者年龄均大于40岁。
DM伴发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自身免疫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一般认为是肿瘤抗原载体有与皮肤及肌肉的共同抗原决定族,以致免疫作用对这些组织起反应;另一方面由免疫活性细胞株克隆产生的自身抗体,引起皮肤与肌肉的损害。Burnouf等[3]认为皮肤坏死与伴发肿瘤密切相关,肌酶升高也与肿瘤有关。
本2例患者肌酶升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肌酶的降低,皮肤病变及宫颈癌局部症状明显消退。出现恶性红斑型的DM患者常提示癌肿,恶性红斑对于DM伴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并且恶性红斑提示预后不良[4]。本2例患者,均有恶性红斑。1例在治疗结束3个月死于宫颈癌肝转移,1例在治疗近结束时出现宫颈癌骨转移。
DM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治疗(放疗、化疗、手术)后,临床观察DM均随着肿瘤的控制而好转。Hu等总结了45例DM伴发鼻咽癌的病人,发现在服用泼尼松的同时结合放疗,不仅疗效好,而且不会加速肿瘤的转移。本报道2例患者经足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皮肤与肌肉症状改善不理想,但经放、化疗等相应治疗后皮肤肌肉症状及宫颈局部病变消失。
合并DM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Yasuda[6]等报道1例肝神经内分泌癌伴发DM患者治疗5月死亡。Choi等报道1例输尿管癌伴发DM患者,虽然经过积极手术治疗,但该患者8月后死于间质性肺炎。本2例患者,1例在治疗过程中DM症状消失,但治疗后3个月死于宫颈癌肝转移,1例在治疗近结束时DM症状消失但出现宫颈癌骨转移。
DM伴发宫颈癌的文献甚少,从上述2例病例来看DM症状先于宫颈癌症状,因此对确诊为DM的患者,应高度重视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