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中医称脱肛,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国外为0.4%~2.1%,国内为0.4%~1.9%,多见于儿童、年老体弱或有腹泻、便秘的青壮年。一般病程较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直肠脱垂主要采用手术为主,如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骶前韧带固定术等。虽然手术疗效肯定,但只能在条件好的大医院开展,且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有一定风险。
总结回顾我医院20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直肠脱垂300例,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适宜基层开展,可供同道参考。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
1、分度标准Ⅰ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
Ⅱ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肛外。
Ⅲ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和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各种脱垂诊断时均要注明脱出长度。
2、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判断
(1)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能自控排便,括约肌收缩有力,肛门闭合良好。
(2)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平时黏液溢出肛外,有时稀便控制不住,括约肌收缩无力,肛口闭合不严。
(3)无肛门括约功能:平时气体、稀便均不能控制,有时干便亦不能控制,括约肌萎缩,肛门无收缩力,肛门不能闭合。
3、直肠脱垂的疗效标准
(1)痊愈:Ⅰ度脱垂症状消失,直肠黏膜不再脱出肛外;Ⅱ、Ⅲ度脱垂,直肠全层不再脱出肛外。
(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脱出显着减轻。
(3)无效:经治疗无明显变化。
4、直肠脱垂术后反应观察标准
(1)疼痛、发热及排尿障碍与痔术后标准相同。
(2)坠胀或持续数天。
5、直肠脱垂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判断标准
(1)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术前无肛门括约功能者变为括约功能不良或良好,术前括约功能不良者变为良好。
(2)肛门括约功能变差:术后肛门括约功能较术前减退,为术前肛门括约功能良好者变为不良或无括约功能。
6、远期疗效标准术后随访2~3年未见复发者为远期治愈。
二、治疗方法麻醉选择:局麻,骶管麻醉,腰麻均可以。
注射用药物:中药消痔灵注射液(国家批准药号),用前与0.5%利多卡因配成1:1液使用。
特殊手术器械:8公分、14公分长喇叭状肛门镜各一套,5号齿科针头、腰穿针头各1个,10毫升注射器等。
1、直肠内外注射治疗(也称双层注射术)将中药消痔灵注射液加等量0.5%利多卡因稀释后注射到直肠粘膜下层或直肠周围,局部产生纤维化,使分离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直肠外壁与周围组织产生纤维化,起到粘连固定作用,达至直肠脱垂治愈目的。
(1)直肠粘膜下注射适应证:Ⅰ、Ⅱ度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多用于青少年,可以单纯进行直肠内注射。
禁忌证: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
操作要点: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局麻或骶麻后,选用特制的14公分长喇叭状肛门镜,腰麻穿刺针头接10毫升注射器,抽1:1消痔灵液10毫升,看清松弛的直肠粘膜,在直肠粘膜最上端,相当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下方,环形选择3~5个平面,或纵行选择4~6行。每个平面选择3个点,各点距离相互交错,每点注药0.5~1.5ml,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过浅注入粘膜内,以免无效或坏死。总量一般为20―40ml,(脱出时间长用量加大,多者一次可注射1:1消痔灵80ml)。注射完毕,食指进入肛内进行反复按摩,使药液均匀散开,注射局部不要产生硬结。肛内上祛腐生肌纱条、小排气管,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
术后给抗菌素药口服或静脉滴注3天预防感染。
(2)直肠外注射适应证:Ⅱ、Ⅲ度直肠脱垂,在直肠内注射后同时进行直肠外注射。
禁忌证: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
操作要点:在腰俞麻醉或局麻后,用细长腰穿针和10ml注射器,抽入1:1消痔灵液10毫升。
a先行肛门直肠左右注射,在距离肛缘1.5cm,3、9点位进针,刺入皮肤、皮下,进入坐骨直肠窝,大约进入4~8cm,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然后缓慢边退针边推药,注入药物6~8ml,使药液呈扇形均匀散开。用同法注射对侧,两侧共注射药量10~20ml。
b肛门直肠后壁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入4~8cm,到达直肠后间隙,此时,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m,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注药5~10ml。
直肠前壁注射,要根据脱垂程度而定,一般中年妇女,脱垂多伴有阴道后壁膨出,此时一定进行直肠前壁注射,进针点,从会阴部(直肠阴道)间进针,刺入4-8公分,另一手食指进入阴道,触摸针尖在直肠阴道之间,可缓慢边退针边推药,注药量4-8毫升。直肠外注射总药量20-40毫升。注射后肛内上祛腐生肌纱条、小排气管,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术后常规给预防性抗菌术口服药或静脉点滴三天。
2、直肠粘膜紧缩术本法只能作为直肠内外注射治疗直肠脱垂辅助治疗,单独使用疗效不佳。可在直肠内外注射完成后进行直肠粘膜紧缩术。
适应症:脱垂时间长,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或伴有混合痔,注射后可见粘膜堆积明显直肠脱垂患者。
操作要点:在直肠3、7、11点位,用组织钳提起松弛粘膜,在基地部夹上大弯血管钳,在钳子底下用7号丝线或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结扎。结扎后用手指扩肛,直肠必须顺利通过两横指,可以避免术后发生排便困难。结扎点位多少根据粘膜松弛情况定,一般一次结扎不超过三处,过多容易引起直肠狭窄,出现排便困难。
术后处理:适当运用抗生素,少渣饮食,每日换药。
3、肛门紧缩术适应证:适用于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或无肛门括约功能直肠脱垂患者,可在直肠内外注射或直肠粘膜紧缩后,直接进行肛门紧缩术。
禁忌证: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以及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
操作要点: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反复消毒会阴部皮肤及肛管,在肛门后正中耻线处向外做菱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不切断括约肌,用组织钳提起耻线上方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在组织钳下方用大弯血管钳夹住,此时注意保持肛门口顺利通过2指,再用可吸收线贯穿缝合结扎。耻线外伤口暴露的括约肌用可吸收线进行u字缝合,最后用丝线缝合皮肤。如果在后部紧缩后,感到肛门紧缩不理想,还可以同时在肛门前方以同样方法进行前位肛门紧缩术。
术后处理: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少渣饮食控制大便3天,每日伤口和换药一次。
4、护理调摄
(1)术前一日肛门口周围15-20公分进行备皮,备皮后嘱病人用温皂水清洗备皮区域。
(2)术前晚与术晨用温皂水1000毫升灌肠一次。术晨测T、P。
(3)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三天,并控制大便72小时。
(4)如术后肛门部胀痛或坠胀,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治疗。
(5)术后2-3天有时有低热,如不超过38℃,局部无感染者为吸收热,可不予特殊处理。
(6)嘱病人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术后24小时内可进半流食或少渣饮食。
(7)第一次排大便前,可用温皂水灌肠,以软化大便,并避免排便时过份用力。
(8)预防术后并发症,遵医嘱术后常规输入抗菌药物三天,年老体弱者可使用一周。
5、术后辅助治疗1.2.3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辨证分型口服中药
(1)中气下陷治则:益气养血升提固脱例方:补中益气汤加减炙营芪15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0g柴胡8g白芍10g升麻10g。
(2)津枯肠燥治则:补中益气、润肠通便例方:麻仁丸加减生地12g肉苁蓉10g火麻仁12g郁李仁10g炒枳壳6g黄芪12g升麻6柴胡6g麦冬10g玄参10g生甘草5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