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国医生Nuss首先创立了不切断胸骨及肋软骨、在凹陷胸骨后插入弓形金属板,抬高胸骨的“微创”手术(称为Nuss手术)。此手术为第三次革新性手术,由于手术有诸多的优点,而迅速风靡全世界,为各国小儿外科医师所采用。Nuss手术的基本过程是:测量患儿的胸廓,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整调弯曲度以形成完美的胸廓外形。Nuss手术的优点为: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活动早、不需要游离胸壁皮瓣、不需要做肋软骨及胸骨切除、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扩张性、柔韧性和弹性等优点。Nuss手术认为6~12岁为最佳年龄、国内学者曾骐将其提前到三岁、而三岁以内少有行手术者,其原因是担心小儿胸廓受到伤害,再者小儿控制力弱,术后不易管理,我们认为还有一种主要原因是Nuss钢板较宽,小年龄婴儿肋间隙窄,钢板不易放入,或放入后卡压肋骨造成疼痛,对肋骨造成压迫性损害,为此我们改用细不锈钢棒作为支架,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以及Nuss钢板费用昂贵的不足(每条钢板1.2~1.5万元)。
根据所有生物的发育特点:“畸形矫正越早越好”。我们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利用细钢棒上抬胸骨,并且利用心脏外科手术技巧,不用胸腔镜辅助观察,不暴露胸腔,手术全部在胸膜外完成,也就不需要安放胸腔闭式引流,较之Nuss手术创伤更小。对于1岁以内的小儿则使用钢丝绕过胸骨后,穿出胸壁行外固定,进一步简化了手术程序,取得了更好的“微创”效果,固定时间亦大大缩短。我们做手术的最小年龄为生后7天,效果令人鼓舞。该例患儿为先天性漏斗胸合并肺炎,憋喘明显,吸气时凹陷加重,成反常呼吸状态,同时心脏往复受压,形成纵隔摆动,呼吸及心脏功能难以矫正,同时受压的肺脏不能膨胀,肺炎难以控制,在此情况下,急症作了胸骨牵引上抬胸骨外固定术,心肺受压立即解除,肺炎很快治愈,胸廓畸形迅速矫正,随访一年,胸廓发育及外形良好。所有三岁以内的病例均取得了与Nuss手术等同或更好的手术效果。
手术效果评价依据以下四条:1①胸骨x线片显示的胸骨改变;②胸廓外观效果;③患儿及家长的满意程度;
④胸廓的饱满程度、伸展性和弹性。符合4条为优,符合3条为良,符合2条为中,0-1条为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