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这是由于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往往对人类带来意外伤害,加之饮食、生活及工作当中发生意外亦可对人体带来一定伤害。然患病之后怎样治疗及调理是每位患者必须知晓和掌握的,否则就极易走弯路,花冤枉钱,更会加重病情。下面就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治病错误现象加以论述,并强调运动与心理的正确调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1、药物依赖症:患病或身体稍有不适就打针吃药,甚至天天吃药,疏忽生活调理!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也。长时间服药,不仅对人体胃、肝、肾等脏器造成药物性伤害,缩短人的寿命,而且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后患无穷!
2、住院恐俱症:患病后怕到医院看病,怕查出难治之症,怕打针,怕管制!
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年龄稍长些的老年人身上,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身体稍有点不适也不在乎,经常瞒住家人自己硬撑。因此,作为晚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对老人给予物质及精神关照的同时,还要经常留意老人的一些身体不适及细微变化。如皱眉头、捂肚子、上厕所过勤、身体变瘦、发热、易出汗等。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病情,及时给予正确治疗或调理。
3、过分依赖检查结果,思想、心里恐惧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检查设备层出不穷,为医生诊断疾病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不可否认,设备越先进,检查越细致,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反而不太理想。这就是只注意了仪器检查的结果,而忽略了机体的系统整体功能,没有很好的调动人体的自我调理之功。
4、小病无所谓症:往往认为感冒、嗓子痛,发点烧,没什么大碍,过几天就好了,不及时给予正确合理治疗,结果酿成大病。如感冒后并发的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给机体带来较为严重的损伤,治疗亦较棘手。
5、乱用药物:在没有明确病情时,自作主张服用药物,导致不良后果。如误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治,常服中西成药―抗感冒药,结果吃的周身无力,疲乏懒动,还认为是患了大病。结果一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原因是感冒药中的解热止痛药的副作用所致。亦有滥用止痛药、败火药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者。
6、有病乱投医:患病后急于病愈,欠缺合理的诊治疾病的医学常识,轻信一些小广告或不正规的电台广告,奔着试一试的想法,东一锒头西一锤,花了不少钱,受了不少苦,于病无益,延误时机,悲哉!
7、治疗用药太过:此乃当今医疗市场不规范所致,害人不浅。因此,在治病过程中,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些生理医学常识,做到中病即止!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笔者忠告每位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要乐观对待自己,走出单靠药物治病的错误想法,要依靠运动和良好的心情来调理自己身体,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及其他损害,保证机体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是运动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坚持不懈的运动可以增强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命活力。无病的人通过运动能够增进健康;有病的人通过运动能够促进康复。从病理的角度看,一般疾病,都程度不等的存在着血液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机体代谢不良,淤积加重病情。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作“瘀血阻络”。适度运动有助于消除瘀血,过度静止可能会加重瘀血,加重病情。
患者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是徒手行进法,即走路。远古时期,人类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大森林,告别了灵长类,一直走到今天,靠的是这双脚;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出演人生大舞台,靠的还是这双脚。全息论告诉我们:人体全身的每一部位都在脚底有相应的反射区;中医学告诉我们:联系五脏的足六经脉都起源于脚底。坚持走路锻炼无异于进行持久的足底按摩,坚持走路锻炼能够激发五脏六腑的机能和活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都能得到增强,进而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病体康复。所以,俗话说“百炼不如一走”,“走为百炼之祖”,确实是经验之谈。
同时注意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患者要养成乐观的心态,既积极配合医生用药治疗,又不过分思考和在意病情的轻重问题。医者应善意的做到以下四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一是“告之以其败”:指出疾病的危害性,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二是“语之以其善”:指出只要与医生密切配合(标本相得也),治疗及时,措施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应该小病说大,轻病言重,给患者增加思想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病情康复!
三是“导之以其所便”:告诉患者如何进行调养,指出治疗和调养的具体措施。如生活上,起居规律,作息有时,饮食应顺应病情康复需要,以清淡为主,禁食油炸、肥甘厚腻、发物及腥臊之物等。
四是“开之以其所苦”:解除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克服内心的苦闷焦虑和紧张。心情舒畅则人体气机流畅,血运亦畅通,疾病自然容易康复!让患者鼓起治愈疾患的勇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