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咳嗽由口腔咯出,称咯血。当患者一次咯血200毫升以上或者24小时咯血量达500毫升以上时,称为大咯血。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易导致窒息或失血性休克死亡,窒息患者可在3~6min内死亡,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并做好复苏后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窒息的临床表现
早期窒息征象:在咯血过程中咯血突然减少或终止,同时自觉严重胸闷,烦躁不安,精神恐慌,喉头水泡音,随即呼吸困难,口唇及指端紫绀,冷汗淋漓,脉快而细,神志尚清。晚期窒息表现:全身皮肤发绀,四肢冰冷,躁动或抽搐,大汗淋漓,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减弱。
急救药物
(1)首选垂体后叶素,常用量5~10单位加入25%GS40ml,用15~20min时间静脉缓慢推住。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垂体后叶素20单位,加入5%GNS500ml,缓慢静滴,对高血压、冠心病、孕妇慎用或禁用。
(2)在不宜使用脑垂体后叶素时,可以选用普鲁卡因。一般剂量0.25%普鲁卡因20ml静脉缓慢注入,而后以其100ml加入5%GS300ml静脉点滴维持,副作用有颜面潮红、兴奋、惊厥等。后者可静注异戊巴比妥解救。偶见过敏性休克,应做皮试后再用,用药时注意观察。
(3)静脉通道开通前可先肌肉注射立止血1ku。
(4)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络血等药物亦可选择应用。
(5)根据病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发现患者呼吸变慢,变浅且不规则,用可拉明1.5~1.875mg加入10%GS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以加强通气。
窒息时的处理
若发现有窒息征兆时,应立即为病人取侧卧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如不能缓解时,立即予以体位引流,抱起病人下身倒置,采取头低脚高45°的俯卧位,或使患者上身悬垂于床边,另一人抬起患者头部,使背向屈曲,挖出口内血块,轻拍背部,以利气管内血液血块流出鼓励清醒患者将血块吐出。如神志不清、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开口取出义齿,把舌拖出,及时用手或吸引器去除口腔、咽喉血块。体位引流无效时用吸引器吸出血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抢救配合
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立即着手解除呼吸道梗阻;同时快速选择以上肢静脉为主的两条通道,其中一条给予静点上述止血药物,另一条给予补充血容量液体和抢救药物;建立通道有困难时先肌注止血药物。
精神安慰
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嘱病人勿紧张、焦虑,消除恐惧心理,给予恰当的解释。通过给予病人精神上的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造成肺内血流加速导致咯血。
复苏后护理
(1)体位:一般取患侧卧位避免血液流向健侧,保持对侧呼吸功能,尤其对于一侧肺已毁损或有广泛胸膜厚者,应尽量避免仰卧、半卧位及坐位,以免头部过于前倾。
(2)指导患者轻度咳嗽,清除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混合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咳嗽无力的患者需立即吸引、拍背,协助排除呼吸道异物。
(3) 高流量吸氧,4~6L/ min。随时清洁鼻孔,两鼻孔交替进行,及时更换鼻导管,防止凝血堵塞导管而影响氧疗效果。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用药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5)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讲解抢救措施的同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咯血期间的观察护理
窒息解除后应高度警惕咯血窒息的再发生,密切观察病人呼吸运动、意识状态及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各项数据,并做好记录。注意咯血前的预兆:如胸闷、胸痛、剧烈咳嗽、憋气、口唇及甲床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翻身咳嗽,大声说话;头偏向一侧,取患侧卧位,以减少肺的活动,有利于止血,又可避免血液流入健侧,导致窒息。鼓励患者多进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给予化痰药物以稀释痰液,协助患者将气管内残留的血块咯出,以防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在旁守护,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使病人有安全感,当病人感觉喉头有血或发痒时,指导病人头偏向床外侧,轻轻将血经口咯出,既不能太用力,也不要屏住呼吸,以免引起更大的咯血,甚至窒息,同时观察咯出血的量、颜色、有无肺组织并记录。静点垂体后叶素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呼吸困难、腹痛时,应该立即停止静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