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和常见病,常常给患者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生活工作能力的下降。虽然近几年来,运用一些微创介入的技术如激光汽化和臭氧融盘等疗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疗效并不确切,或者不久就再次复发,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躯体折磨和经济负担,我院近年来运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概括起来“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微小创伤、痛苦小、疗效好、功能恢复快、治愈率高”等特点。
椎间孔R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首创(杨氏技术),并在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Thomas Hoog Land 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由于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作用于纤维环之外,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为确切。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微创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在不领域的主导。
基本原理
随着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的发展成熟及应用,大家逐渐接受Thessys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目前椎间孔镜技术的主流方法。其操作的基本原理:其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成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环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Yeung技术与Thessys技术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进入椎间盘内。Yeung技术也容易让医生产生混淆,经常理解为椎间盘切吸术的翻版。早期开展此技术的医院就是因为做过手术的病人复发率高,使得医生没有信心继续这样的实例存在。
在这一技术的操作过程,医生必须依据高品质的C臂成像及摄像和术得以顺利的完成。
手术方法
为了精确确定突出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临床和神经---骨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最后通过椎间盘造影来确诊。合适的病人体位和入路的精确设计是术结果的关键。
椎间孔镜将方法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做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的椎间盘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型,切除骨质增生等手术。任何突出甚至游离的髓核组织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摘除。使用这个方法到达突出椎间盘的特殊途径是通过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在椎间盘脱出时,椎间孔通常狭窄明显,需要通过磨钻孔镜,使用特殊研制的咬钳,抓紧器等摘除脱落的髓核组织。
关于脊柱内窥镜下经椎工作通道得以顺利进入,这才是关于椎间孔镜的核心技术之一。
具体的手术步骤可具体分为九个部分。第一步:术前准备 需要腰椎的磁共振了解突出物的形态,腰椎的DR了解椎间孔及髂棘的高度;第二步:标记进针的部位 一般旁开距为11-14厘米之间,并标记;第三步:局部麻醉;第四步:穿刺并放置导丝直到椎间盘内;第五步:椎间盘造影 使用亚甲蓝和碘海醇混合比例1:4注入1-2毫升将髓核染为蓝色,便于观察椎间盘突出物的形态及摘除;第六步:用磨钻逐级扩大椎间孔 。第七步:放置工作套管及椎间孔镜;第八步:摘除染色突出的髓核组织并探查;第九步:应用双极射频消纤维环。
技术优势
很长一段时间内,椎板切除术和腰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唯一手术治疗方法。由于缺少良好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继续向患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物理疗法。面对新的手术治疗,一些保守的医生在他们等待新疗法的科学证明时仍然顽固坚持原有的观点。到目前为止,保守疗法是唯一没有收到挑战的治疗方法。然而,做为一种可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减轻疼痛、提供更好的特异性诊断的“灰色区域”治疗方法是架在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座桥梁。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著名的德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它主要具有以下一些主要优越性:
(1)适应症广泛: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电极,可行纤维环成型术和窦椎神经分支间盘源性疼痛。
(2)通过侧方入路直接达到病变位置,避免后路手术对椎管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的粘连。还可以防止术后节段性不稳定和滑脱的
(3)安全性高,病人仅需局部麻醉,手术中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4)并发症创伤小,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极低。
(5)皮肤切口仅7mm。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6)病人满意度高,舒适度极高,立即缓解疼痛,术后疼痛轻微,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
(7)同时使用的Ellman射频电极对可以保护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同时可以切除钙化的椎间盘;特制的双极射频电极在椎间盘手术中可进行良好的止血及纤维环修补成型术。
(8)已经发表的国际文献报告了在术后1年和2年的随访中,获得的成功率超过90%,早期复发率低于5%。在开放手术复发的病人当中,成功率超过84%。
技术比较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后路椎间盘镜和常规小切口开放手术相比没有优势,对脊柱的影响程度基本一样,同时视野有限,并不利于在临床操作,从国际上看后路椎间盘镜的使用,欧美国家医院开展这项技术的并不多见,。而中国有超过500家医院购买后路椎间盘镜,但2/3以上的医院在购买初期做过一些手术后,基本不再使用,另有少部分医院偶尔开展,这一点笔者医院的发展路程是非常符合这种认识的,我们在开展了近200例后,也基本停用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微创技术必然是外科的发展方向。然而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入路和治疗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相一致都要实施硬膜外麻醉、椎板开窗、剥离肌肉和韧带、干扰椎管、牵拉神经、易造成术中出血干扰视野并增大风险;不能适用于极外侧型突出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术后瘢痕组织容易造成椎管及神经的粘连,手术的再次补救也是非常困难的。椎间孔镜技术可以处理胸腰椎节段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不仅可以直接摘除突出的组织,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将整个椎间盘摘除干净,以便进行融合与固定。该技术微创的核心是不通过后路,手术后不会在后方留下瘢痕,不会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即使手术失败,再进行后路手术从后方看起来就跟没有进行过手术一样。所用设备不仅完成微创手术,也兼顾部分疼痛治疗领域的需要。比如该套系统所用的射频机可做“射频消融”即IDET,主要用于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神经毁损,并行纤维环成形术,如有必要,也可做椎间盘内髓核消融和部份靶点消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认识误区
国内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诊断上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容易迷惑病人和医生,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中出现了许多误区,甚至很多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治之症,那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腰腿痛不算病
曾有调查显示,约95%以上的人一生中都患过腰腿痛疾病。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也有一些不治自愈的。所以,有些患者认为腰腿痛不算什么病。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不仅是疾病,还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疾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痛,还会引起下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等障碍,严重影响生活的健康问题。
误区二:腰腿痛治不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易复发。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医生也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约90%以上有效。所谓治不好原因有二:一是选择方法不当,二是没有坚持治疗。有的患者一听说哪里有新疗法就去哪里治,哪里只要不手术就去哪里,但在哪里都不能坚持,最终是跑的地方不少,效果却不怎么理想。
误区三:盲目手术或拒绝手术
在对待手术这一问题上,患者普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盲目手术,另一种是拒绝手术。前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手术才能治愈,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手术并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后者则把手术所带来的神经损伤等负面影响给进一步扩大化了,认为坚决不能做手术,采用保守治疗。其实,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介于手术与非手术之间的一种最新方法)来达到治愈目的,一次性治疗时间只需3~5分钟,所以,微创介入已成为当今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适应症的最佳选择。 并发症低 创伤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安全性高 局部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康复快 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病人满意度高 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口服抗生素即可,皮肤切口仅7mm,符合美学观点。 扩展范围广 结合经皮固定技术,可微创方式完成脊柱滑脱与不稳的融合及固定;此基础平台易于扩展至颈椎椎间盘内窥镜手术。
椎间孔镜技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优势
骨科专家导读:
(1)椎间孔镜技术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患者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安全三角区做手术。
(2)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疼痛。
(3)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与椎板切开、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4)椎间孔镜骨科临床优势:国内2010年已经成功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了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取得效果可靠,即刻解除患者的痛苦,手术后短期恢复正常工作。
(5)椎间孔镜技术:在内窥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突出组织,比通常的后路手术创伤小,可以同时进行射频纤维环修补。
(6)椎间孔镜技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其相比具备创伤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简便,术后恢复更快及经济负担更轻等明显的优势
椎间孔镜技术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原理: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椎间孔镜路入的椎间盘突出横切面。
单纯椎间盘突出和部分脱垂型病例,首选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
远外侧水平入路适用于中央巨大型突出。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适用游离或钙化型患者 。
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及部分骨性狭窄病例。
椎间孔镜技术在脊柱微创手术的适应人群。
椎间孔镜下或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与椎板切开、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选择行微创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表现出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并须满足以下条件:1、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2、根性疼痛重于腰痛。如腰痛症状大于腿痛的中度以下膨出的患者可先做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3、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或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理疗、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4、没有药物滥用及心理疾病史;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弯腰困难;6、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特殊的外侧椎间孔入路途径,在内窥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突出组织,比通常的后路手术创伤小。典型的椎板切除术为了接近目标点,必然对脊柱稳定重要作用的结构造成广泛破坏,这通常要求立即进行脊柱融合。相反地,椎间孔镜技术通过专利的扩孔器和相应的医疗仪器,逐渐扩大椎间孔,完全摘除任何突出或脱出的碎片以及变性的炎性髓核。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洗消炎,运用射频电极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
椎间孔镜与其他治疗比较:
髓核机械切除减压、化学髓核溶解或激光气化等间接减压技术相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针对性切除突出椎间盘碎片、减压神经根的直接技术。
而近年被广大认可的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虽然可应用于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因其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方法相同,都需经椎旁肌入路和实施椎板开窗,肌肉韧带和骨质结构切除,因此其微创性有限。椎间孔镜技术与其相比具备创伤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简便,术后恢复更快及经济负担更轻等明显的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