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这类病人最初多就诊于内、外各科,精神科医生所遇到的往往是具有多年就诊经历、大量临床检查资料、用过多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例。由于目前通科医生对此类病人的识别率较低,故常常造成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并由此造成巨大的医药资源浪费。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本病女性多见,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前。
有关躯体形式障碍的预后,少有系统的观察报告。一般认为,有明显精神诱发因素、急性起病者预后良好。若起病缓慢、病程持续2年以上者,预后较差。
(一)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寻求医学帮助。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多在30岁以前起病,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以上。
(二)躯体形式自主神经障碍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障碍主要表现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具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病人坚持把这些症状归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患者相信这是严重疾病的优势观念而求助于综合医院各科,医生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
(三)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疑病观念),病人有持续的躯体主诉或有关躯体外观的先占观念,正常的或普通的感觉与外观常被病人视为异常的或令人苦恼的。病人因为这种症状而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的结论和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即使病人确实存在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多数患者伴有焦虑与抑郁情绪。
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害怕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认为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感到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患者注意。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没有严重疾病,患者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
(四)持续性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患者常感到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有关,且足以得出它们是主要致病原因的结论。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病程常迁延,持续6个月以上。常见的疼痛部位是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50岁,女性多见。患者常以疼痛为主诉反复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导致镇静止痛药物依赖,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
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的病人仅仅是患有疼痛病人的一个亚群,他们因疼痛反复寻求治疗,有着特定的行为模式,所表现出的疼痛综合征包括非典型的面部疼痛、慢性骨盆疼痛、慢性下背部疼痛、反复或持续性头痛。疼痛障碍的病人共有的特征有:趋向于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他们的疼痛上,并用疼痛来解释他们的所有问题。他们否认精神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存在,除非它们与疼痛直接相关。他们常常要求医生帮助他们解释疼痛,为了缓解疼痛,他们愿意接受各种治疗。由于疼痛持续反复存在,他们原先的家庭动力结构被改变了,疼痛成为家庭生活的焦点。疼痛障碍的病人共患有其它精神疾病的概率较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