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 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甩胳膊、蹦跳,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 这就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精神疾病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当然, 大多数情况下,上述症状在一个患儿身上只会出现一两项,症状时轻时重。在疾病的初期,有些症状还可暂时控制。对于缺乏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家长、老师甚至一些医生来说,如果把儿童的此类表现当成“坏毛病” 或“沙眼”、“结膜炎”、“咽炎”来治,既耽误孩子的治疗,还会给儿童的心身带来一些伤害。所以,普及儿童抽动障碍的知识,早期防治儿童抽动障碍,对促进儿童心身健康是极其必要的。
此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
1、暂时性抽动障碍。又称习惯性痉挛,一过性抽动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抽动类型。以单纯性或一过性肌肉抽动为特征,一般以眼肌、面肌和颈部肌肉抽动最为多见。本病以5-7岁为多发年龄,常见症状表现为反复眨眼、努嘴、摇头、歪颈、斜视、耸肩、皱额、吸鼻、张嘴或肢体甩动及躯干扭动等。少数单纯表现为刻板、重复地吭气、抽鼻或清嗓音。这种抽动可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病程至少持续两周,但不超过一年。
2、慢性抽动障碍。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某些肌群的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和发声抽动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一般以运动抽动为多见,症状往往持久、刻板不变。病程至少持续一年以上,有些患者症状甚至可持续终生。
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图格雷特氏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多种抽动症、冲动性抽动症等。本病于年由法国医生图格雷特作了详细描述, 此后医学界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特点是患者在抽动的同时伴有发音肌群的抽动, 发出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经常说脏话,病人为此很痛苦。本综合征还常伴有模仿动作、模仿言语、重复言语、强迫动作或猥亵行为。患者有时情绪不稳,多动及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常导致自身的心理困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治疗:
1、心理行为治疗。轻重不同的抽动障碍可对患儿自身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心理因素在抽动障碍致病中的作用,但是患儿的症状往往受精神创伤、情绪波动、同学关系或学习负担等因素的影响而加重。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心理行为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帮助患儿家长和老师理解患儿疾病的性质和特征,说明疾病的问题不是孩子调皮、故意做作,以取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从而正确教育,耐心帮助。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紧张和劳累。
2、药物治疗。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完全治愈抽动障碍的药物,所使用的药物治疗还是控制症状的治疗。一般有两大类药物用于控制抽动症状,一类是非精神抑制药物用于轻度抽动的治疗,包括可乐定,胍法辛,巴氯芬和抗癫痫药物。另一类是抗精神病药物,有氟哌啶醇、泰必利、硫必利、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等。治疗症状的总体目标不是为了完全控制症状,而是减轻症状和不再产生进一步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
3、神经外科治疗。很少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