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了解: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化验单上有20多项,有一些是只对特殊疾病的专业项目,一般疾病只需关注五项即可: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一、红细胞(RBC)
主要以蛋白质和铁构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各器官组织,并带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至肺泡排出。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
减少:各种贫血。 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慢性肺心病变,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缺氧等。
二、血红蛋白(HB):
俗称血色素,是一种含有二价铁的复杂有机化合物,位于红细胞内,约占红细胞体积的34%,是真正直接携带和释放氧与二氧化碳的物质。
正常值为: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儿童(120-140)g/L。血红蛋白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似。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但在某些贫血时,两者之间的比值将发生变化。
三、白细胞(WBC):
有吞噬、消化和排除异物(细菌、病毒等)的作用。并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故有“人体卫士“之称,白细胞的寿命平均13天。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用以帮助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观察疾病的演变与疗效。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 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分为5类(按百分比)
一是中性粒细胞(N)正常为65―75%,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L)正常为2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时;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E),正常为0.5―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B)正常为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M)正常为3―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四、血小板计数:英文缩写PLT ,血小板参与止血与凝血过程。其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过敏致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增多(大于400×109/升):见于脾切除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
注意,上述各检测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只是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的平均数值,仍有约5%正常人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因医院及测量机器不同,会有小的变化,用时注意分析。
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 位
白细胞 WBC (4~10 )×109/L
红细胞 RBC 3.5~5.5×1012/L
血红蛋白 HGB 110~170g/L
红细胞压积 HCT 0.37~0.50
平均红细胞体积 CV 80~98fL
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 MCH 27~~31pg
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血小板 PLT (100~400)×109/L
淋巴细胞% LYM% 20~40%
中间细胞% MXD% 3.5~15%
嗜中性粒细胞 NEUT% 50~70%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PH (1.0~3.3)×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 MXD (0.2~1.5)×109/L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T (1.8~6.4)×109/L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 小于0.15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0-11.0fL
大血小板比率 P-LCR 0.13~0.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