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穿刺抽吸疗法已成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基层医院或遇急重病人时,快速精确的定位技术对于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手术疗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达到准确定位,各种基于立体定向原理的体表定位技术不断涌现。
这些技术对于提高穿刺的准确性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①常常需要安放体表标志,必须再次CT扫描才能成定位过程。
②某些定位器的结构较复杂,已接近于老式立体定向仪,自制有困难,而简单的直角定位板采用目测定位,在头颅表面弧度较大处仍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③某些徒手体表定位法计算及操作过程繁琐,体表缺乏参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同行多种穿刺定位法的基础上,经过总结自己多年来的穿刺经验,不断修正、改进、完善,目前采用的是“一线两点定位、垂直脑表面穿刺法”,此方法简单易学,定位精确,值得推广。
我们所使用的“一线两点定位、垂直脑表面穿刺法”属于徒手定位,只需要一个分规和一根特制的定位尺,该定位尺也可以用普通皮尺替代。根据需要避开功能区或脑血管密集区(翼点周围3cm),并可以根据血肿形状的特点,选择最佳穿刺路径,获得更高的血肿清除效率。
具体操作步骤:
1、 确定CT扫描的基线。
2、 确定病灶最大层面与CT扫描基线的距离。
3、 测量CT片上拟穿刺点到中线点的距离。
4、 测量CT片上拟穿刺点到拟靶点的距离。
5、 将以上在CT片上测量的结果变成真实距离,还原到头颅表面。
6、 钻孔、穿刺、进针时均与脑表面垂直。
穿刺准确性的关键在于基线的体表标记。如何将CT扫描的基线和病灶最大层面准确地还原到患者的头颅表面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对于CT扫描时严格按呲-耳线扫描的患者,准确标记划出是比较容易的。
但对未按标准平面扫描的CT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按穿刺侧的解剖标记确定基线,通常用的解剖标记是眼球和骨性耳道。解剖标记不在同一层面时,根据两者间的层次差进行较正。
② 利用体表其他解剖记(如冠状缝、额结节、顶结节等)对定位点进行验证,并根据结果适当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