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简单地说介入治疗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所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其方法和手段来说,它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影像设备的导引下,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的体外操作,对体内病变进行治疗。
因此,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那些内科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如肝癌、肺癌等),而又不能、不宜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特点
微创性、高科技性和高效性是其最大特点。
微创性:介入治疗切口通常只有3毫米左右,无需缝合。病人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
高科技性:介入治疗器械与方法均采用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领域最前沿技术,代表了当代医学发展方向。
高效性:介入治疗特别适用于那些内科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又不能、不宜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
介入能治疗哪些疾病?
自70年代介入治疗技术开始用于临床以来,由于介入器材的改进和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涉及全身各部位的许多疾病。其中主要包括:
1、肿瘤性疾病:肝癌、肺癌、肾癌、胃癌、结肠癌、盆腔等恶性肿瘤,以及肝血管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良性肿瘤。
2、血管性疾病: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布加氏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血管畸形等。
3、非血管疾病: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及食管瘘、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及肠管狭窄/梗阻等;肝肾囊肿、肝脓肿、股骨头无菌坏死等。
4、出血性疾病:动脉或静脉性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肾等脏器出血及顽固性鼻出血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