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述: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续担忧和焦虑的综合征,患者往往能认识到这种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它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此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5%,老年人中患病率达10%,女性患病是男性的2倍。国外资料显示在明确诊断前已有10年病史者并不少见。此病可以自我缓解,但超过5年病史自我缓解的比例不足40%。
一项为期40年的研究显示,治疗缺乏依从性、女性、25岁以前发病是结局不良的相关因素。此病起病缓慢,常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反复加重,患者不仅自身痛苦、家属痛苦,长期反复加重还可出现人格改变、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二、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和担忧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都超过了社会事件本身的影响。患者除了难以控制的、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担心以及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外,常伴有疲劳、易激惹和睡眠障碍等症状。患者常常因自主神经症状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进行过多的检查和治疗。以下为本病的具体表现:
(1)担忧:患者常常处于心烦意乱、有祸事临头的担心和忧虑之中。这种担忧可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人际关系、家人的事业前途、经济情况等,程度较平时的操心更明显(操闲心),持续时间更长。有些患者似乎有些原因,但其担忧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称。
(2)躯体症状:以疼痛、疲劳较突出,症状可累计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神经等各个系统,常见心慌、胸闷、气促、头晕、头闷、多汗、口干、口苦、咽部异物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便秘、尿频、颈肩背腰困痛、肌紧张、躯体麻木、游走感、烧灼感等,有的患者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等。而上述躯体症状不能用各种临床检查证明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3)运动性不安:患者表现为搓手顿足、不停地来回走动、小动作多、唉声叹气、肢体或口唇震颤,甚至行走困难等。
(4)敏感性增高:对小事易发脾气(明知没必要)、好抱怨、注意力不集中、常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较为突出,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再睡、醒后心慌紧张、梦中喊叫等。
(5)抑郁:大约2/3的患者合并抑郁,导致自杀风险明显增高。
(6)其他:广泛性焦虑障碍与其他疾病有较高的共病率,约1/4患者伴有惊恐障碍,有些还伴有恐惧和强迫症状,患者也常合并酒精和物质依赖。还有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等。共病患者往往有更多的社会功能损害,需要寻求更多的医疗帮助,对治疗的反应也较差,是医疗资源的高消耗人群。
三、治 疗:
(1)治疗目标: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及伴随症状,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基于评估的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家庭干预、物理治疗等)、长期规范化治疗(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个体化治疗。
(3)治疗策略: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慢性高复发性疾病,首次发病后至少有50%的患者会有第2次发作或明显加重,因而倡导药物全程治疗。急性期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尽可能达到临床痊愈(如HAMAQ7),药物一般1-2周开始起效,焦虑症状改善50%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4周。巩固期治疗至少4-6月,一般为最大有效治疗剂量,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发风险较大。维持期治疗至少12个月以防止复发,有病情反复加重、负性生活事件反复存在、持续睡眠障碍、焦虑性人格特质的患者,其维持期治疗时间应相应增加。
四、注意事项:
(1)广泛性焦虑障碍虽然目前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综合性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普遍存在治疗依从性差、对不良反应敏感、长期反复发作致脑功能和脑结构异常、社会生活严重受损、反复就医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及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现象。
因此需要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每天按时服药;某些药物可能几周后才会起效(非本二氮卓类药物);症状改善后需要继续服药;不要自行减药停药;及时就医指导如何处理不良反应和其他相关问题;及时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或自己喜欢的运动;尽可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等。
(2)服药期间禁用或慎用酒精及减肥类药物、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减少吸烟。
(3)存在共病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请一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苯二氮类药物(安定类)起效较抗抑郁药(具有抗焦虑作用)快,早期应用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和减少使用抗抑郁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耐受现象。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该类药物。
(5)广泛性焦虑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脑结构和功能异常、遗传、生长环境、反复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及灾难性的认知等因素相关,因此需要综合性治疗,如基于评估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家庭社会干预、文体活动等,单靠药物治疗许多患者不能“除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