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经污染的食品、水、手、苍蝇等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多发于夏秋季,但常年皆可见散发病人。
潜伏期大约为1~2天。临床表现急性期为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腹痛、腹泻、每天排便lO~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显著。慢性菌痢病人则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两个月而病情未愈者。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体温达40℃以上。
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发病后24h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按其临床表现之不同分以下3型。即休克型、脑型(呼吸衰竭型)和混合型。对疑似患者,应用冷盐水灌肠或作肛门试纸采取粪便。
[保 健 处 方]
1、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多饮开水,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牛奶不宜多喝,以免增加腹胀,切忌过早的给予有刺激性或多渣滓食物。有呕吐、失水、高热者,需给予静脉补液,也可给予患者口服补液盐。慢性菌痢患者尤需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免疫力。
2、在传染源的管理上,急性病人应住院或在家中隔离、消毒和彻底治疗,隔日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才可解除隔离。
3、痢疾杆菌对各种消毒剂皆很敏感,如新洁尔灭、过氧乙酸、升汞、石灰乳等均能杀灭此菌。
4、对从事托幼机构、饮食行业、食堂炊事人员及自来水厂给水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大便培养。
5、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得了菌痢要及早报告治疗,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不随地大小便。要特别注意儿童机构及集体单位中菌痢的传播。严格检查集中供水的水质是否合乎卫生要求。
6、口服活菌苗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变异菌株,免疫期可持续6~12个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