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降下了漫长冬季的第一场雪,临近中午,窗外仍能看到飞舞的微小雪花和人们欣喜的笑脸。作为一名皮肤外科的医生,短暂的喜悦之余,心里不由得又有些担忧:这几天,冻伤的患者又要多起来了。
从2010年11月开始,我所在的科室已先后收治了来自北京当地、内蒙古自治区、东三省、和蒙古国的多名冻伤患者,有的是因为酗酒后意识不清、有的是因为路遇车祸或抢劫,有的则是参加户外运动防护不当所致。低温下长时间的户外冷冻,往往导致肢体末端如手指、足趾的深度冻伤,早期处理或治疗不当,容易导致严重感染、截肢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后期的正常工作生活。因此,冬季的防寒抗冻意识一定要加强,一定因意外情况发生冻伤,早期的处理和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下面,简单地把一些冻伤后常识性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发生冻伤后,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以身边皮肤感觉正常的人手部能耐受为度(不超过40.5℃),以免烫伤已失去知觉的皮肤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暂时不要自行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一旦再次冷冻进一步使组织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保持清洁干燥,用清洁棉质衣物包裹保护,并尽可能保持全身保暖,然后立即送专科医院救治。
抵达医院后,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需行多普勒血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明确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受损情况,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并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温暖后,冻伤创面早期可给予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并湿敷包扎,在坏死组织逐渐溶脱的过程中,可应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增加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伤后早期,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静脉滴注补液,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并给予改善微循环的系列治疗,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深度冻伤会导致肢体远端坏死,但坏死界限的明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不主张过早的清创手术,后期可根据创面情况择期手术,封闭伤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