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5000年前的木乃伊既有罹患该病者。脊柱结核的治疗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抗结核药物发明以前,医生们对结核病的治疗主要依靠4种措施:丰富的营养、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和充足的休息。随着抗结核药物的陆续发现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脊柱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每一位具体的患者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是值得临床医生们仔细斟酌的。
(一)脊柱结核的非手术治疗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脊柱结核是结核菌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医生能够发现的仅是显性病灶,而患者体能很有可能存在隐性病灶而未被发现。显然仅凭外科手术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消灭病灶。非手术治疗是针对全身的整体治疗方案,尤其是结核病的化疗对脊柱结核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
自1943年第一个抗结核药物链霉素诞生之日起,国内外学者始终主张对其治疗应采用化疗为主的观点。目前广泛应用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物有约十余种,基于病程的不同阶段、抗结核药物的分布特点制定出标准化疗、短程化疗、耐多药结核杆菌化疗等多种化疗方案。所有方案依照“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的原则。
其他非手术治疗还包括脊柱支具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治疗等,均作为脊柱结核整体治疗的一部分被采用。
(二)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的治疗目的并不仅仅是治愈病变,还包括稳定脊柱、纠正畸形、解除脊髓压迫等。显然手术治疗在该方面更能体现价值。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经历了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单纯前或后路病灶清除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Hodgson手术、前或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前或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四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传统的观念认为感染病灶内是不能放置内固定物的,作为一种异物内固定物存在于感染病灶内容易发生松动,使感染不能控制,甚至感染扩散。一直以来结核病灶内放置内固定物被视为禁忌。有研究发现,粘附于金属表面的结核杆菌与其他细菌不同,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和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解除了人们对结核病灶内放置内固定物的顾虑。有研究分析了结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内和实验犬体内对于钛合金板的粘附和感染率,均发现金葡菌较结核杆菌有较强的粘附性,和较高的感染率。对于感染病灶内置物的基础研究促进了一期完成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迅速开展。
(三)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和发展,为脊柱结核的治疗带来了更新的治疗手段。微创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组织创伤和对全身生理的扰乱。目前,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微创技术主要包括胸、腹腔镜辅助下病灶清除术、经皮椎体结核病灶灌注冲洗引流术和微创器械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在腹腔镜辅助下可以经腹腔入路或腹膜外入路实现腰1-骶1的椎体结核、腰大肌脓肿病灶清除术。胸腔镜下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可以实现胸2-胸12椎体结核及椎旁脓肿的病灶清除术。经皮椎体结核病灶灌注冲洗引流术为近十年逐渐在国内外开展的治疗手段。为实现微创手术而设计的特殊手术器械同样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逐步使用。
微创治疗作为外科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其在脊柱结核领域的发展同样逐步受到重视。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微创治疗脊柱结核对于器械依赖程度高,在我国基层医院开展此类手术仍有其局限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