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需根据病情对病人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总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的麻醉耐受力和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更迅速。对ASAI级病人,做好一般准备即可;对ASAII级病人,应维护全身情况及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强病人对麻醉的耐受力;对于Ⅲ、Ⅳ、Ⅴ级病人,除需做好一般性准备外,还必须根据各别情况做好特殊准备。
(一)精神状态准备
多数病人在手术前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或恐惧、或紧张、或焦急等心理波动、情绪激动或彻夜失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过度,麻醉手术耐受力明显削弱,术中或术后容易发生休克。为此,术前必须设法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急情绪,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酌情恰当阐明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向病人做具体介绍,针对存在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和说明,以取得病人信任,争取充分合作。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的病人,术前数日起即开始服用适量安定类药,晚间给睡眠药,手术日晨麻醉前再给适量镇静睡眠药。
(二)营养状况改善
营养不良导致机体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不足,可明显降低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蛋白质不足常伴有低血容量或贫血,对失血和休克的耐受能力降低。低蛋白症常伴发组织水肿,降低组织抗感染能力,影响创口愈合。维生素缺乏可致营养代谢异常,术中容易出现循环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抗感染能力低下,易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如果有较充裕的时间,应尽可能经口补充营养;如果时间不充裕,或病人不能或不愿经口饮食,可通过小量多次输血及注射水解蛋白和维生素等进行纠正;白蛋白低下者,最好给浓缩白蛋白注射液。
(三)术后适应性社会训练
有关术后饮食、体位、大小便、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适,以及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输液、吸氧、胃肠减压、胸腔引流、导尿及各种引流等情况,术前可酌情将其临床意义向病人讲明,以争取配合。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术前需进行锻炼。术后深呼吸、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必须向病人讲解清楚,并训练正确执行的方法。
(四)胃肠道准备
择期手术中,除浅表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者外,其它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需常规排空胃,目的在防止术中或术后返流、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胃排空时间正常人为4~6小时。情绪激动、恐惧、焦虑或疼痛不适等可致胃排空显著减慢。为此,成人一般应在麻醉前至少8小时,最好12小时开始禁饮、禁食,以保证胃彻底排空;小儿术前也应至少禁饮、禁食8小时,但乳婴儿术前4小时可喂一次葡萄糖水。有关禁饮、禁食的重要意义,必须向病儿家属交代清楚,以争取合作。
(五)膀胱的准备
病人送入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以防止术中尿床和术后尿潴留;对盆腔或疝手术排空膀胱有利于手术野显露和预防膀胱损伤。危重病人或复杂大手术,均需于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以利观察尿量。
(六)口腔卫生准备
麻醉后,上呼吸道的一般性细菌容易被带入下呼吸道,在术后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并发症。为此,病人住院后即应嘱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患有松动龋齿或牙周炎症者,需经口腔科诊治。进手术室前应将活动假牙摘下,以防麻醉时脱落,甚或误吸入气管或嵌顿于食管。
(七)输液输血准备
对中等以上手术,术前应检查病人的血型,准备一定数量全血,做好交叉配合试验。凡有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者,术前均应常规输液,尽可能作补充和纠正。
(八)治疗药物的检查
病情复杂的病人,术前常已接受一系列药物治疗,麻醉前除要求全面检查药物治疗的效果外,还应重点考虑某些药物与麻醉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有些容易导致麻醉中的不良反应。为此,对某些药物要确定是否继续用、调整剂量再用或停止使用。例如洋地黄、胰岛素、皮质激素和抗癫痫药,一般都需要继续使用至术前,但应核对剂量重新调整。对一个月以前曾较长时间应用皮质激素而术前已经停服者,手术中有可能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危象,因此术前必须恢复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直至术后数天。正在施行抗凝治疗的病人,手术前应停止使用,并需设法拮抗其残余抗凝作用。病人长期服用某些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巴比妥、阿片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抗忧郁药等,均可影响对麻醉药的耐受性,或于麻醉中易诱发呼吸和循环意外,故均应于术前停止使用。安定类药(如吩噻嗪类药--氯丙嗪)、抗高血压(如萝芙木类药--利血平)、抗心绞痛药(如?受体阻滞药)等,均可能导致麻醉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缩无力,故术前均应考虑是继续使用、调整剂量使用或暂停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