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们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发育的要早一点,比如:学说话、学走路、学知识、懂事理等很多方面,总会表现得好一些。对这一现象,古代就有描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一段论述男女生长发育周期的话:“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为什么男子以八岁为周期,女子以七岁为周期呢?后代医家如王冰、张介宾等认为男子少阳之气,故配以少阴之数八;女子为少阴之气,故配以少阳之数七。唐宗海认为七、八为洛书数,洛书配文王八卦,兑数为七,艮数为八,兑为少女,则其数七;艮为少男,故其数八。
从男子与女子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看,男子约在十六岁(二八)、女子约在十四岁(二七)性成熟,男子约在六十四岁(八八)、女子约在四十九岁(七七)生殖能力衰退,可见男子以八岁为周期、女子以七岁为周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也就是说,男性比女性少了八分之一左右的性染色体,是否因为这一点差异,导致男性在生长发育方面略微滞后于女性呢?我们试着做这样一个设想:男性“XY”染色体的七条腿比女性“XX”染色体的八条腿少了一条,如果没有别的因素干扰,男性在生长发育方面就比女性慢了八分之一,女性七年的发育男性需要八年才能完成,同理,以此类推,女性十四年男性需要十六年,…当然,人的发育并不是仅仅受性染色体影响,还受常染色体和其它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传统文化中男女的另一个区别是,男主阳,为天,为乾;女主阴,为地,为坤。很多人认为这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思想,其实,这里面也蕴含着生理心理方面的道理:男性由于在性染色体方面处于弱势,发育落后于女性,导致心理上的自卑感,就会努力有所作为,获得人们的认可作为补偿,这是男性毕生的课题之一。另一方面,从性心理角度来讲,男性的性能力很容易受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只有不受任何干扰和威胁,才能完成性行为,而女性对这点的敏感程度要相对低一些,男尊女卑模式有利于性生活和谐,所以会有“大英雄小美人”之说。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应该是社会地位、权利待遇等方面的平等,如果不顾及男女之别,把男女平等的观念机械地套用到夫妻互动模式之中,男人的自卑感在婚姻生活之中不能到的有效缓解,就会逃离婚姻生活,竭力投注于其他方面,沉溺于或金钱、或事业、或权利、或赌博、或艺术、或游戏、或打架斗殴、或酗酒闹事,不管是有所成就,还是害人害己,都会与幸福人生相去甚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