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暂且把内源性抑郁和外源性抑郁放到一边不谈,单独讨论神经症性抑郁的心理根源。
神经症性抑郁既没有生理学基础,也没有重大的精神刺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抑郁呢?这就是“抑制”,顾名思义,“抑郁”的意思就是抑制郁闷,也就是控制自己的郁闷情绪。为什么说抑制郁闷情绪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控制自己的郁闷呢?为什么我们快乐的时候不去竭力控制呢?
我们希望自己是快乐的,也希望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快乐的,当我们看到亲朋好友快乐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一起快乐,这就是分享;我们不希望自己是郁闷的,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是郁闷的,当我们看到亲朋好友郁闷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郁闷,这就是分担。
常言道:“如意事不过一二,不如意常有八九”,“天天快乐”只能是一种祝愿和向往,事实上,郁闷情绪会时常陪伴着我们。但是,人类的文化特点提倡尽可能把快乐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这里既含有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成分,也含有为了要面子怕别人笑话的成分,总之,面带笑容隐藏郁闷成了人们的习惯。这种习惯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还不至于非常为难,甚至有的人会以此为荣,所谓的城府很深,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们会直接把情绪写在脸上,挂在嘴上,彰显在言行举止上,他们还不善于控制情绪,也不觉得非要竭力控制情绪不可,这是儿童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事实上,这种比较充分的情绪表达,是儿童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问题在于:很多成年人习惯于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只能见喜,不能见忧,更有甚者,打骂了孩子,还不允许孩子哭泣,要求孩子竭力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不许释放,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了对情绪过分控制的习惯,成为抑郁症性格根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成年人教会了孩子过分抑制自己的郁闷情绪,才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