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水平至左右肝管二级分支开口之间的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
肝门胆管癌切除术是患者可能获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肝胆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单纯胆管外引流术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等。
据国内、外资料报告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可达80%以上(Nimura、Ogura、彭淑牖、孙占琪),其中50%左右可达根治性切除效果,联合肝切除的根治手术总死亡率在5%以下(Koyama)。手术可切性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肿瘤累及范围,如有无肝内播散、肝外转移、血管累及尤其是双侧肝动脉及门静脉分支的侵犯;②肝肾功能代偿能力损害的程度;③患者年龄与全身状况;④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
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疗效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肿瘤生物学行为;②肿瘤切除的彻底性;③重要脏器的功能代偿尤其是肝肾功能状态;④术后是否采取合适的综合支持治疗。
一、肝门胆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其具有根治性切除前提的组织病理基础
①胆管壁含大量纤维的类似硬癌的腺癌,癌肿组织顺胆管壁生长,具低生长属性;②沿胆管周围淋巴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向肝内及十二指肠韧带内扩散和蔓延,较少发生远处转移。
二、肝门胆管癌的影像学评价,尤其是MRI/MRCP/CT技术使术前可切性估计更为精确
1、正确估计肿瘤的大概范围
2、手术可切性的判断
①血管有无累及及其性质:a、推压;b、浸润
②肝内有无播散
③肝外有无累及:如肝外淋巴结转移,腹膜浸润等
3、手术入路的选择
①Bismuth-Corlette分型Ⅰ、Ⅱ:肝门前入路/方叶切除
②Bismuth-Corlette分型Ⅲa、Ⅲb:左、右半肝切除
③Bismuth-Corlette分型Ⅳ:肝Ⅳb/和V段肝切除显露分叉以上病灶/肝正中裂切开
三、肝门胆管癌的手术程序
1、切口选择:右肋缘下切口先行探查,必要时左肋缘下延伸成Mercedes切口,充分暴露
2、术中探查、肿瘤及淋巴结转移范围确定:肿瘤上极的确定,淋巴结送冰冻判断TNM分期
3、尽可能解剖Calot三角,在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切断胆总管,向头端上牵胆管及胆囊,在胆管后方与门静脉前壁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层内分离,门静脉壁累及常为推压,少浸润,若为主干浸润,必要时可用自体静脉或血管补片修补门静脉壁;若为门静脉双侧分支浸润,则应放弃根治术、改行姑息性手术。
4、肿瘤通常不浸润肝动脉,肝动脉与肿瘤之间常有一可分离的外膜,尽最大努力保存双侧肝动脉,至少应保留一侧肝动脉,否则放弃根治手术,改行姑息性手术。
5、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及肝总动脉旁、胰头后方淋巴结清扫
6、根据术前影像学的判断、术中探查确定的肿瘤累及范围,决定肝内胆管显露的入路,采用活体供肝切除术的方式切割肝脏,必要时加用肝门区域阻断,少用全肝血流阻断,依据肿瘤累及的范围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肝切除范围。
7、断面彻底缝扎止血。
四、肝门胆管癌切除后的重建
1、胆管切缘冰冻切片证实无癌细胞残留
2、切缘Ⅱ、Ⅲ级支胆管整形,通常左侧的胆管构成一组,右侧的胆管构成一组,少数情况下尾状叶的胆管,须单独与肠袢吻合或与左侧胆管合并整形。
3、整形胆管与游离空肠袢间的黏膜-黏膜吻合,5-0单股可吸收缝线进行吻合。
4、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口距肠肠侧侧吻合口至少40cm。
5、若无肿瘤残留,胆肠吻合口内勿需放置支架,若肿瘤残留于切缘或门静脉,尾状叶,则需在双侧胆管腔内放置支架以防近期内再梗阻。
6、肝管空肠吻合口下方充分引流。
五、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
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可达80%,1年生存率在70-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