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秋季到了。天气骤然由闷热转为凉爽,往往使得一些慢性病患者猝不及防。这样的天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不是件好事,因为随之改变的饮食常会使血糖不那么好控制了,更易加重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呢?
秋季容易使血糖波动,天凉后人们食欲增加,且秋季瓜果很多,如糖尿病患者贪嘴,不注意控制进食的总量和种类,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其次,秋天的寒意会刺激交感神经,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
饮食:控制总热量是关键,不少人认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生怕吃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可是究竟该吃多少,想必很多人对此茫然。什么叫少?什么叫多?糖尿病患者是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的要求进食,但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少吃,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由医生来制订饮食方案。
对于很多患者所担心的饮食忌讳,除了高糖分的几种饮食外,在品种上并没有过分要求,关键在于控制总的热量摄入。比如主食,吃馒头和米饭都可以,只要摄入总热量符合医生制定的标准就可以了,而像黄瓜、西红柿等热量极小的蔬菜都可以多吃,以满足患者的饥饿感。
糖尿病患者秋季治疗糖尿病要注意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秋季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这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科学饮食方案,控制主食,忌食甜点。感到饥饿感时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制品,多吃新鲜蔬菜。
糖尿病患者秋季治疗糖尿病要注意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寒和抗病能力,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所以,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运动形式,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
糖尿病患者秋季治疗糖尿病要注意预防感染,气温的降低造成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下降,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有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患者,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对于皮肤破损、甲沟炎、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
糖尿病患者秋季要做好3个防范。
一,糖尿病心理防范,秋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糖尿病患者的情绪不易稳定、睡眠不佳、焦虑,容易造成血糖波动,不易控制,对糖尿病治疗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秋季要做好心理防范,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静心,安神,规律饮食用药,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二,糖尿病并发症防范,由于在秋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易波动,也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糖尿病患者秋季要经常做检测、检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特殊情况的病人更适宜住院治疗。
三,糖尿病饮食防范。秋季饮食也是影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元素,因此秋季做好糖尿病饮食防范对糖尿病治疗也尤为重要。糖尿病饮食防范要注意饭后不要立即吃水果,否则易形成胀气,发生便秘,容易使血糖升高。饭后不要立即喝茶,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否则会使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
秋季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误区一:只控制主食,不控制总热量。正确的观念应是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的平衡。肉类食品和烹调油摄入过多,会造成总热量过高。因此,宜多吃蔬菜和粗粮,尤其是粗粮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能刺激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合成。
误区二:主食摄入越少越好。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应放宽主食量。主食为最廉价、最直接的热量供应源。主食摄入过少,机体会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热,进一步造成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
误区三:只吃稀饭,不吃干饭。吃稀饭吸收快,血糖升高也就相应加快了,最好多干少稀,以干为主。
误区四:只吃素不吃荤。动物性食物中优质蛋白较多,含有的营养素人体较易吸收。当然多吃荤少吃素也不科学。吃荤多必然会造成蛋白质太高,动物脂肪摄入增加。肉类食品和脂肪摄入过多正是西式饮食的通病。因此,平衡膳食最好。
误区五:为了减少排尿,口渴不敢饮水。其实多尿并非体内水份多,而是血糖高所致。避免多饮多尿的关键是控制高血糖。少饮水血液浓,易出现高渗,糖尿病人的食物宜忌中唯有水是不限的,应鼓励多饮水。
误区六:无糖食品可随便吃。无糖食品虽然不含单糖或蔗糖,但仍和其它食品一样含有碳水化合物,必须在一日总摄入热量中合理安排份额,不能随便吃。
误区七:水果蔬菜差不多,可以随便吃。水果含糖比蔬菜高,血糖控制稳定的病人要在两餐之间吃。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等,对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活性有一定帮助。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对人体是大有裨益的。
炎热的夏季结束了,迎来了秋天的凉爽,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入秋以后,夜长昼短,如果晚饭或晚点不能维持整个夜间所需能量,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糖尿病人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不当。
2、吃饭时间太迟或进食量不足,引起空腹和饥饿性低血糖。
3、剧烈运动或运动量过大,但未增加进食量。
4、空腹过量饮酒。
5、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使用磺胺药以及上了年纪者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低血糖。
此外,晚上睡觉前使用中效胰岛素的患者,如睡前未加餐,则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