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影像学检查中病人接受辐射伤害问题
到医院诊查疾病,凡涉及到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项目中最常令人担心的是辐射问题。X线检查(例如拍胸片、胃肠道钡餐造影等)、CT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英文简称DSA)、以及核素扫描、派特CT(英文简称PET-CT)都会接受到放射线的照射。超声检查、核磁(英文简称MRI)检查没有射线。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杨景震
一、X线检查、CT和DSA的辐射属于外照射
X线检查,透视接触射线较多,因此规定除特殊需要,不准许为病人作透视检查。
X线照片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一次胸片:0.2~1.2mSv;腰椎正侧位片:约1.4mSv;腹部正位:约0.54 mSv;骨盆正位:约0.66 mSv;胃肠X线钡餐或钡灌肠造影依检查时间、摄片数量不同而接受的辐射剂量各异。
X线照片检查时,对于生殖器官区(特别是儿童的睾丸或卵巢)甲状腺、眼睛的晶状体等射线损害敏感器官要采取铅制品遮盖防护。孕妇特别是3个月之内要禁止作X线检查。普通人群也不宜短期频繁作X线检查。
DSA也是利用X线进行血管造影的一种影像技术,例如常用的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在其引导下做血管支架等。冠脉造影病人接受剂量为2.7~8.8 mSv(与操作人员熟练程度有关)
CT检查可使病人受到一定剂量X线辐射。尤其是多期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即做CT增强扫描中的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大范围的血管造影等,病人的辐射量相对较大,对射线敏感的脏器会有损害(关于辐射与诱发癌症的关系,有很多的研究,但癌症的发生是复杂的多因素,而且自身的免疫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外研究报道,常规诊断CT所致剂量:胸部为8mSv;腹部为10mSv;心脏冠脉成像为14mSv。
国内有人报道:
一次胸部低剂量CT:0.5~1.0mSv;
一次常规剂量胸部CT:3~5mSv;
一次冠脉CT造影:15mSv ;而64、320排螺旋CT分别降到7.5 mSv、6.0 mSv;
一次全腹平扫加增强扫描(即从膈肌至耻骨联合,例如,小肠造影、全腹扫描、大范围腹部血管造影等):低剂量扫描13-16 mSv、常规剂量扫描:约36 mSv;若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则病人接受剂量相应会增加。
(注:“低剂量”:是使用30~50mA的较小X线管电流,从而使病人检查中接受较低的辐射剂量)
CT除检查疾病必须外,一般不对于儿童作性腺区的扫描。3个月之内的孕妇一般不作腹部的扫描。育龄期妇女尽量避免作CT检查。短期内尽量不要频繁检查。凡涉及大剂量辐射的CT检查项目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建议选择非辐射方法如超声、MRI检查。
二、核素显像检查是属于内照射
即通过静脉注射向体内引入放射性药物(称核素),因此可形成射线的内照射,对于一般人是属于安全范围,但是对于特殊人群应该实施特别措施:
1、儿童有严格的用药剂量,要有儿科医生协助检查。
2、孕妇若施行核素显像检查必须有正当的理由,特别需要控制能通过胎盘传输而进入胎儿组织的放射性药物的检查。
3、育龄期妇女在申请核素检查时应考虑是否怀孕,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检查日如果月经已经过期或停止,应作为怀孕看待。接受检查者一般在6个月后方可怀孕。
4、哺乳期妇女的核素检查,应当在人乳哺育的婴儿所受照射危险和母亲的疾病得到诊治而及时治愈的利益这两者之间作出权衡。除非十分必要,一般推迟核素用于体内的检查。如果接受检查则在检查后一定时期内停止授乳。
三、派特CT(PET-CT)
属于即有内照射又有外照射的融机技术(将两种成像设备合为一体)。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CT两部分,也就是说,做这种检查,病人要接受核素和X线的两种辐射。“到底PET/CT检查安全吗? 两次检查的间隔时间多长较好?”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准备接受检查的首要咨询问题,甚至产生恐惧。
PET/CT在我国始用于2002年,随着PET/CT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该检查中,PET这部分使用的核素剂量越来越小;CT这部分采用的扫描速度越来越快,辐射剂量控制也越来越好。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派特CT检查中病人的辐射情况:
1、核素辐射:PET使用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伽马)射线, 对人体有一定辐射,患者接受一次PET/CT检查,其中PET扫描所需核素产生的辐射剂量约为4.6~6.2 mSv,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第三代PET/CT产品,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下降到约3.8mSv。所用的放射性药物无致敏性,对人体不构成危害。所用放射性核素是一种超短半衰期的同位素,衰变很快,注射放射性药物2小时后约50%的剂量随尿液排出,在几个小时内就完全从人体内消失。通过多喝水,加速药物排泄,也可适当降低患者接受核素的辐射剂量。
2、病人检查中接受的辐射剂量其主要是来源于CT扫描所使用的X线,但是PET/CT所用的CT要比常规CT剂量要低。新的PET-CT中配备的CT机型使得一次全身检查X线的辐射剂量由原来的15mSv左右降低到7.5mSv左右(7.0~10.2)。但若使用高毫安扫描模式或增强扫描模式,则CT剂量可高达14.1~18.6mSv,所以PET/CT扫描中增加剂量主要是取决于CT扫描模式。常规PET/CT显像中的CT扫描一般建议采用低剂量(低毫安)扫描模式,可疑脏器则局部采用诊断剂量扫描,尽量减少受捡者的辐射剂量。
虽然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病人接受的γ、X线两种辐射总剂量大约在11~18mSv左右),对于有适应症患者接受PET/CT检查的受益明显大于辐射风险,甚至获得挽救生命的机会。但切不可无限制滥用。
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医生蔺宏伟率先在微博上公开批评PET-CT被“滥用”,他呼吁:“PET-CT不是用来做健康体检的!”他曾经问过许多大夫,“你会让自己健康的家人去做PET-CT体检吗?”对方的回答通常都是“才不会”。
四、公众个人接受辐射标准
关于电离辐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mSv(mSv代表毫西弗)。而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 3.70mSv/年。
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规定的限值,为防止随机效应,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
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灌注CT检查计量的公众越加增多。网上说的一次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很多的胸片检查的剂量(有的说200多张),不正确。现代的新型高档CT机与早年甚至普通的螺旋CT机对病人造成的辐射剂量肯定是差别很大的,即设备的差异;检查方法的不同,也使接受剂量不同(上面已谈到);年龄差异,即儿童要比成人对射线更敏感;人体不同部位不同脏器对射线的敏感更有不同(见下图),敏感的,即可能有危害,比如皮肤不敏感,性腺等脏器敏感;此外,还有个体差异,即人与人对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下面以双源螺旋CT一次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为例,说明一下现代新型CT检查的剂量是很小的,大可不必为做一两次CT而惊恐不安。
这是西门子CT应用专家近期的一相研究,其中举例,采用双源螺旋CT做冠脉造影(120KV,35mA)的病人接受剂量,经专门计算公式计算后为0.18mSv,仅相当于新型X线设备摄取的2次胸片剂量(照每张胸片,病人接受剂量约0.1mSv)。
由上可见,目前就医所做的合理放射学检查虽然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年内多次、重复性检查(更有甚者月内重复检查),势必产生辐射危害的累积效应(尤其敏感部位),如果诊察疾病确实需要,保命治病在先,也属无奈。但是,应该注意:
1、不可滥用或盲目重复检查;
2、尽量使用无辐射的检查;
3、尽量避开对射线敏感的器官,例如,眼睛、甲状腺、性腺、乳腺。儿童尽量避免无重要意义的CT或X线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