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就医时如果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看一看类风湿因子(RF)是否是阳性,还要拍X光片,看一看手指关节、腕关节是否有关节肿胀,关节骨是否有虫蚀状破坏,并认为这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出现的关节病变应该是对称性的。
当今,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对该病的检查诊断方面也进行了更新。
1987年颁布的诊断标准已经不再适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正式颁布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诊断标准,其中将磁共振检查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强调不能忽视磁共振的增强扫描。这样,能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基本的、早期的病变,即:类风湿性滑膜炎,以及代表早期或活动性病变的骨质水肿。而这些病变唯有磁共振能够发现。其意义在于早期检出、诊断并及时予以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该病的致残率。
因此,到医院查有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仅仅照手部或腕部的X光片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检查是看不到本病早期阶段的的滑膜等软组织病变的。骨质水肿也不能看到。那么,做CT如何?CT检查某种程度上比X光平片看骨结构更清楚,但是对上述说到的软组织病变以及骨质水肿不及核磁共振,或者不能看到。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RF)这项检查阳/阴性对诊断的意义?这项血液检查是否阳性只是参考,并不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绝对的指标,也就是说RF阳性不一定就肯定是本病,而RF阴性者,不一定就不是本病。
关于患病关节的对称与否,新的诊断标准中不再提到,也就是说类风湿性关炎患病关节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对称”表现。
以上可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磁共振检查(平扫加增强)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