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期(除外T3N1M0)
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标准的治疗步骤如下
第一步:新辅助化疗:以蒽环类为基础±紫杉类的方案。如果术前新辅助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可采用姑息性乳腺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
第二步:经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后,部分患者可接受手术。手术采用“全乳切除+Ⅰ/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延迟乳房重建”或“肿块切除+Ⅰ/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
第三步: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同可手术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第四步:两种手术方式都存在较高局部复发风险,因此,术后进行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放疗。如果内乳淋巴结受累,也应进行放疗。
第五步: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绝经后的患者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会导致患子宫内膜的风险增高,因此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时最好能够每年进行一次妇科体检。
四、Ⅳ期转移或复发乳腺癌
1、单纯局部复发
接受全乳切除术的患者局部复发后应接受局部复发病灶的切除术,术后行受累区域放疗,然后进行全身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对于无法切除的胸部复发病灶,如果既往没有接受过放疗,应给予放疗。接受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应当接受全乳切除术,术后接受全身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近期一些研究表明:对于局部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加热疗,局部肿瘤缓解和局部肿瘤控制持续时间均优于单纯放疗,但总生存率没有差异。
2、全身性疾病
对于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治愈。因此,应选择毒性较小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行内分泌治疗。
对于绝经后患者,若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以及抗雌激素治疗后1年以内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是首选的一线治疗。二线治疗首选方案是卵巢切除或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治疗。若没有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以及既往抗雌激素治疗1年以上者,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略优于他莫昔芬,但差别不大。
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疗包括:选择性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和来曲唑)、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依西美坦)、单纯抗雌激素剂(氟维司群)、孕酮类药物(甲地孕酮)、雄激素(氟甲睾酮)、大量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
对于从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患者,先行卵巢切除或药物(戈舍瑞林)卵巢抑制,然后按绝经后给予内分泌治疗;或行他莫昔芬治疗。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包括: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戈舍瑞林和luprolide)、卵巢切除、孕酮类药物(甲地孕酮)、雄激素(氟甲睾酮)、大量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
化疗:
以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接受化疗:①雌激素受体阴性② 灶不局限于骨或软组织③伴有症状的内脏转移④激素受体阳性但对内分泌治疗耐药。
与单药化疗相比,联合化疗通常客观缓解率较高,缓解至疾病进展时间也较长。但联合化疗的毒性较大,生存获益小。临床标准的处理是应用一线治疗方案直至疾病进展。
骨转移患者双磷酸盐治疗:
对于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应给予双磷酸盐(如伊班磷酸或唑莱磷酸)联合枸橼酸钙和维生素D治疗。双磷酸盐应在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给药。对溶骨性乳腺癌转移病例,唑莱磷酸的效果可能优于帕米磷酸。
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属于姑息性治疗措施,治疗可使骨相关事件减少,并减少放化疗或手术治疗骨痛的需要。
伊班磷酸或唑莱磷酸可按3~5周给药一次,每次4mg的剂量与抗肿瘤治疗联合应用。双磷酸盐治疗需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剂量分别为钙1200~1500mg/d,维生素D3剂量400~800IU/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