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2年Balfour提出胃良性病术后可产生胃癌后,残胃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癌前状态为人们所关注,1926年Beatson首先报道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胃癌的发生,使其为人所知,予以重视。胃的良性病变和胃癌术后究竟需要经过多少年残胃所发生的癌才能够定义为残胃癌,这一问题经过了长期的研究探讨,目前大致取得共识,多数学者认为胃的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及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10年以上残胃内所发生的癌定义为残胃癌。
超声内镜作为内窥镜与超声仪的统一体,避免了胃肠道内气体对体表超声干扰这一难题,是主要的消化道肿瘤的分期工具。其可以清晰显示胃壁5层结构,对于早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70%-80%;对于进展期胃癌的T分期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对于胃周第一、二站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在60-70%。
在UICC 2001版胃癌TNM分期中,采用界定转移淋巴结数目分期的标准,此次研究中,我们判断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内镜图像标准为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淋巴结皮质髓质分界欠清,最大直径大于1cm, 但应注意联合腹部增强CT术前分期是十分必要的。
在对比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和胃癌术后残胃新生癌病例中可以发现,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其淋巴结转移无论病灶位于胃体、贲门或胃肠吻合口,类似于近端胃癌,集中于胃左动脉根部、脾门及脾动脉干区域;而胃癌术后残胃新生癌淋巴结总数少,转移规律性差。究其原因可能为: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仅处理血管,未清扫胃周淋巴结,故贲门,胃体及吻合口处病灶淋巴可通过胃左动脉,胃短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区域回流,导致近似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但首次手术为胃癌根治术时,已经进行广泛淋巴结清扫,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发生通过交通支或上行转移,例如胸下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残胃患者应进行定期胃镜查体,避免首发症状出现时病程已经较晚。现在,大量PPI药物的应用使得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锐减,但由于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提高,手术规范的推广以及全身化疗的发展,胃癌根治患者增多;胃癌术后残胃新生癌患者有可能随之增长,所以应严密随访此类患者,促其定期胃镜查体,使其获得早诊早治的机会。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在残胃癌TN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鉴于其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并易于推广的特点,可以在残胃癌术前分期、手术可切除性评价中予以应用;但因其对于转移淋巴结特异性欠佳且扫查范围有限,须结合腹部CT等外科分期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