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疾病的高发让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成为热门,人们在感伤于名人因肿瘤英年早逝之余也在积极需求更好的早诊措施。于是乎,肿瘤的普查和体检成为当下体检中心和很多医疗结构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究竟肿瘤的普查有什么问题和误区,又应当做什么检查呢?
很多人把肿瘤的普查等同于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EA、CA199、CA72.4、CA125、AFP等。不可否认,上述肿瘤标志物对早期针对会有一定帮助,如AFP对筛查原发性肝细胞癌颇有意义,近1/3的胃肠道肿瘤患者CEA阳性,其它血液肿瘤标志物也会在肿瘤早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除了AFP外,恶性肿瘤早期出现血液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比例并不高。也就是讲,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不代表没有肿瘤。
另外一个问题是,血液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代表肯定有肿瘤呢?笔者在门诊经常遇到因此问题而咨询者。肿瘤的诊断必须有影像学和病理学的证据,单纯依靠血液肿瘤标志物升高诊断肿瘤是不够的。我们往往会根据不同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情况选择最可能得出阳性结果的检查手段。多年前曾遇到一例因血液CA153升高发现乳腺癌者,至今仍记忆犹新。像AFP的升高除见于肝癌外,还见于少数胃癌、畸胎瘤、胚胎源性肿瘤、肝炎等。CA199的升高可见于很多消化道肿瘤,多囊胰的病例中也有CA199显著升高者,而非仅见于胰腺癌。一言概之,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仅仅起到提示作用,是一条线索,是一根藤,但顺藤摸到的未必是瓜,可能是叶。
笔者认为,体检中应该更为重视的是主诉,即自我感觉到的不适。常见的提示肿瘤发生的是不明原因的出血、消瘦、炎症、肿块等,任何年龄的人群、在任何部位出现上述情况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体检系统中“重仪器、轻问诊和查体”的现象很容易出现漏诊。一般的体检项目中对肿瘤仅仅是血液检查显然远远不够。中国发病和死亡率居前的肿瘤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等。就目前中国人群中高发的肿瘤种类而言,血液肿瘤标志物仅AFP有早诊意义,宫颈涂片对早期检查子宫颈癌颇有价值,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通过大便潜血、CEA等检查早期效率很低,通过胸部X线检查发现的肺癌往往已是晚期。实际上,上述肿瘤早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如刺激性咳嗽、轻度咯血、进食后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不适、上腹部不适、便血等。早期的症状结合影像和血液检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受检者的心态是求阴性,如为阴性则如释重负,但如为假阴性则会贻误病情;检查者应抱求阳性心态,减少漏诊。体检过程中也应该询问家族病史,以便发现遗传性或高危患者。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体检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少单位设计了不同的体检套餐,豪华者包括诸如PET-CT、生物芯片在内的新手段。肿瘤的种类很多,目前所涉及的体检尚不能完全涵盖,体检的手段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敏感性并非百分之百。因此,参加体检千万不能为宣传中的噱头所迷惑,谨慎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是最为重要的。
那体检应该做哪些检查呢?首先,应向主检医生介绍自己的顾虑、不适和既往病史,如担心可能会出现什么类型的肿瘤、自己身体微小的变化和不适,会提示医生做针对性的体检。如有多年乙肝病史,那肝脏的针对性检查是很必要的。其次,不拒绝查体,尤其是暴露性查体和肛门指诊,有些发现往往是意外的发现。中国人大肠癌中大多数为直肠癌,多为中低位,是通过肛门指诊可以查到的。血液学检查,包括AFP、CEA等检查结果会对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有提示作用。再次,有针对性的或间断性的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胃镜、肠镜、CT乃至于PET-CT检查。在美国部分地区已经批准通过胸部CT扫描来对肺癌进行普查,虽然会增加人体接受的辐射量,但肺癌的检出效率显著提高。
总之,体检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甄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检者的积极参与包括对自身不适的叙述尤为重要,全面的体格检查也是非常关键的,恰当的辅助检查是必要的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