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对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社交癌症。”尿失禁这个名词虽然大众不是很熟悉,但它的发病率很高,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尿失禁发病率为18%――53%不等,老年妇女的发病率高达70%.美国泌尿学会的统计显示,有超过50%的女性面受到尿失禁困扰。
尿失禁不仅给病人带来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尿失禁是因为年龄增大而发生的自然现象而选择默默忍受,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尿失禁的疾病意识,2009年,国际尿控协会(ICS)发起世界尿失禁周(WCW)活动,并将每年6月份的最后一周定义为世界尿失禁周,并在此期间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尿失禁知识推广。
为促进诸如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等难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碍疾病的有效治疗,2015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发起,王建业牵头成立中国骶神经调节专家联盟。据王建业教授介绍,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等难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碍疾病的有效治疗,通过普及、规范、发展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治疗手段,为广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找到“新希望”.
膀胱起搏器对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愈率达8成
“若每天正常喝水1500――2000毫升,正常得小便间隔应在2小时以上,每天正常上厕所的次数应在8次以内,晚上起床上厕所应在1次以内,超过这个次数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尿失禁。”王建业指出,许多人并不知道憋不住尿、漏尿等现象是疾病,需要治疗。更有不少人因为羞于启齿而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事实上,先进的医学技术能够很好地治疗尿失禁所以尿失禁患者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治疗,才有可能早日摆脱尿失禁的困扰与尴尬。
尿失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压力性尿失禁,比如一些人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跑步、下蹲等时候会漏尿;另一种是急迫性尿失禁,也就是憋不住,刚感受到尿意就已经要排尿了。对张力性尿失禁而言,女性由于尿道短,缺少弯折,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容易患病,但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症状,还有一些外科手术可以治疗。而急迫性尿失禁往往源于膀胱过度活动,也就是控制膀胱收缩排尿的神经难以正确传递开关信号,在治疗上就要困难得多。
急迫性尿失禁除了给人们带来尴尬之外,还会引起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老年人跌倒意外,多数是在夜间,因为夜尿急迫,起身去厕所的途中发生的。如果能够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善膀胱过度活动所产生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许多跌倒意外都可以避免。
骶神经调节联盟成员之一的朝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小东教授是国内较早一批开展膀胱起搏器疗法的专家,在膀胱起搏器诊疗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据介绍,膀胱起搏器在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中成功率达8成左右。
“对于每天跑厕所多次的难治性膀胱过度症患者来说,膀胱起搏器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帮助控制尿意,可以让患者充分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张小东指出。
骶神经调节专家联盟成员之一,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介绍说,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置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电调节治疗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简而言之,就是能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该治疗尤其适用于因患各种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还有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以及间质性膀胱炎排尿相关的等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排尿症状的改善,能使病人恢复日常活动,也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很大的手术。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7.5万人受益于该疗法。
膀胱起搏器治疗分体验治疗和长期置入两个阶段。体验治疗可以让病人在置入起搏器前亲身体会这项治疗对自己的效果,经过体验治疗,记录排尿日记情况和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如果病人在体验期间能够获得症状缓解,表示适合置入膀胱起搏器进行长期治疗。
膀胱起搏器长期置入是将起搏器置入皮下脂肪组织并固定电极线,起搏器由医用程控仪开启并设定适当的刺激程序,病人另有一个体外遥控器可以开关和调节起搏器程序。患者可定期回医院,请医生随访病情,医生再根据病情进展请工程师调节程序设定。手术完成两三天就可以出院,两周后打手机、用微波炉、下水游泳等都不成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