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一系列远端组织器官缺血的征侯群。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动脉都可发生,多发于大、中型动脉,好发部位在腹主动脉、下肢动脉和颈动脉。如发生在主动脉和下肢动脉则会出现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的出现足部疼痛,甚至缺血坏死,导致截肢。动脉硬化的病因一般与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密度蛋白低下、高龄有关。
根据病人的症状轻重,病程一般分为四期。
第一期:轻微主诉期。患肢轻度麻木或感轻微寒冷或活动后易感疲劳。
第二期:间歇跛行期。当病人行走一定的距离,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几分钟后缓解,然后可继续行走几乎相同的距离。
第三期:静息痛。由于下肢远端缺血严重,病人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尤其在夜间由于全身血压低下使疼痛非常剧烈,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
第四期:组织坏死期。如在静息痛期下肢远端组织的血供得不到改善,硬化闭塞病进一步发展,则可在发生肢端溃疡或坏死;有时甚至化脓感染。此期疼痛更加剧烈,病人难以忍受。
检查患者肢体,早期仅可发现肢体皮肤轻度发红,皮肤温度变化不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皮肤苍白,皮肤温度冰凉,肢体动脉搏动变弱甚至无搏动。晚期可出现肢体皮肤溃疡坏死,严重者可发生肌肉等软组织或/和骨坏死。
辅助检查包括多普勒超声、CTA和动脉造影等。
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严格终生戒烟,控制血压,减肥,降脂;患肢保暖,防止外伤,适当锻炼,促进侧枝循环形成,改善血液循环;不要烫洗患足,避免加重患足缺血,烫伤患足。
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扩血管药物,如前列地尔等;降血脂药物等
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血管科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具体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自体或人工血管搭桥术,血管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