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是婴儿期一种自发出血性疾病,以颅内出血为特征。是婴儿期非外伤所致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好发于生后2-3个月,往往突然发病,以颅内、皮肤、消化道等多处出现为特点。虽然近年来,由于对新生儿出生时常规注射维生素K1进行预防,此病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在门诊就诊病人仍有零星见到。鉴于此病的可预防性及引起后果的严重性,在此将对此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对预防及治疗措施做一下说明,减少不幸的发生。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导致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1、肝脏储存量低:由于胎盘对维生素K的通透性很低,母体维生素K很少进入体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储存量更低;
2、合成少:维生素K由肠道菌群合成。出生后延迟喂奶或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群的形成,从而减少维生素K的合成,母亲孕期应用某些药物也可抑制维生素K的生成。
3、新生婴儿特别是母乳喂养儿从食物里摄入的维生素K量很少。
4、吸收少,肝胆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或慢性腹泻时,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
此病的预防:母孕期服用抑制维生素K合成的药物者,应在分娩前24小时给予维生素K110mg肌注1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给予维生素K11mg肌注1次,并在生后24小时重复给药1次。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最初3个月应口服维生素K1每周1次,每次1mg以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一旦发生可疑自发性出血,特别是伴随精神状态异常时,家长需及时就医。
此病引起的颅内出血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硬膜下腔、脑室内及脑实质。如果发生于蛛网膜下腔或硬膜下腔,量又不大,则预后良好。但本病常伴脑实质的大量出血,常不被及时发现,因此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发生脑梗死、脑软化等后遗症,导致脑瘫、智力低下、半身不遂等伤残。如果怀疑此病需及时做CT或MRI等检查。
鉴于国人医学知识的普遍缺乏,及目前对新生婴儿健康随访的不足,此病还时有发生,请初当父母的家长一定对此病提高警惕,注意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