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在电话的另一端泣不成声的“求救着”,大意是:她的宝宝现在两个月零八天,混合喂养。1个月前发现大便有血丝,吃了两天“妈咪爱”不见好转,到医院化验后说有“炎症”,医生开了头孢、益生菌,吃了四天感觉大便好转停药。5天后大便又出现泡泡,黄稀便,到医院复查大便还有点炎症医生让再吃1周头孢,又吃7天头孢后就近诊所化验大便依然有“炎症”,而且大便又有血丝了,有的医生说母乳不干净,她化验了母乳,里面的确有细菌!10天前开始停母乳只喂奶粉,还吃着思密达、益生菌,可宝宝大便里的血越来越多,原准备次日上午到郑大三附院看病的,可现在宝宝哭闹的厉害,大便里全是血,她就要崩溃了,等不及了,想马上住院治疗!护士耐心地安慰着妈妈“您宝宝好像是奶粉过敏了!您来吧,我去为您准备床位”……宝宝的病好了!出院时,这位妈妈心有余悸地说:真没有想到牛奶、鸡蛋也会成为宝宝的“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高。为此,郑大三附院小儿消化科特整理了一些食物过敏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以便更多人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有更多的了解,防病于未然。
1、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症?
答:牛奶蛋白过敏是指人体对牛奶中的一种或几种蛋白质成分发生的免疫学反应,临床上以反复出现湿疹、皮肤瘙痒、皮肤潮红、腹泻、呕吐、哭闹、咳嗽等症状为特征。单纯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饮入牛奶时)的婴幼儿也可以发生牛奶蛋白过敏。
2、牛奶蛋白为什么会引起过敏?
之所以发生牛奶蛋白过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例如有家族过敏史。
②环境因素:滥用抗生素、消毒剂等。
③早期暴露:过早的喂食牛奶等;
④免疫状态:宝宝刚刚出生,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对摄入的外来蛋白消化不完全,导致对牛奶蛋白过敏反应。
3、如何判断宝宝发生了食物过敏?
答:宝宝发生食物过敏后(包括牛奶蛋白过敏)常出现以下表现:
①皮肤症状:如湿疹、瘙痒、口周水肿等。
②胃肠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呕吐、返流、腹痛、哭闹、拒乳、血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良等。
③呼吸道症状:如声嘶、喘息、呼吸困难等。为防止意外,请及时到医院就医,为宝宝进行体格检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认真记录饮食日记,配合医生明确牛奶蛋白是否为过敏原,或排除其他疾病。
4、还有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以下八种/类食品容易引起食物过敏:牛奶、鸡蛋、大豆、小麦、鱼、虾、花生、坚果类等。
5、如何诊断宝宝患有食物过敏症?
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判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是: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因此,要求疑似食物过敏的宝宝及妈妈,回避宝宝过敏及可疑过敏食物2-4周,同时记录饮食日记,之后到医院,配合医生进行食物激发试验以明确诊断。
6、如何记录饮食日记?
答:请按医生的要求详细填写妈妈及宝宝的进食时间、所进食的食物、宝宝出现症状的时间及症状。至少应记录2周的饮食日记。为了尽快明确宝宝究竟对那种食物过敏,家长应按以下要求配合医生:
①单纯母乳喂养者:妈妈回避宝宝过敏及可疑过敏的食物2-4周。在回避食物期间,妈妈在补钙的同时,可以进食低敏性的食物如:大米、青菜、鸡肉、猪肉、当季水果等。但强调记录饮食日记。
②配方奶喂养(又叫人工喂养)者:根据医生医嘱选择低敏配方粉或无敏配方粉等作为替代膳食。换用普通配方奶之前,要做食物激发试验。
③混合喂养(即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妈妈的饮食按照如上①所述,宝宝的按照如上②所述。
7、食物过敏的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答:因为宝宝是过敏体质,为了避免宝宝发生严重的过敏综合症,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母乳喂养者,先让妈妈添加宝宝可疑过敏或过敏食物,给宝宝喂食母乳,如宝宝无不适,持续1-2周后,则可认为宝宝能耐受该种食物,再给宝宝添加。
②人工喂养者,添加宝宝可疑过敏或过敏食物之前必须先做食物激发试验。
③添加任何食物时,均应遵循: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等原则。同时应在宝宝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食物。
8、如何治疗和预防食物过敏?
答:一旦确诊某种食物过敏,回避/禁食该种食物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医生还会根据病情轻重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以牛奶蛋白过敏为例,回避/禁食过程中要求做到:
①妈妈及婴儿均应禁食牛奶及其他含牛奶制品。
②避免选用羊奶、豆奶等作为牛奶的替代食品,防止交叉过敏。
③家长应认真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物的构成成分。防止误食其他含牛奶食品。
④严格遵医嘱调整食物种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