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爸爸每每回忆起下面这段经历都心有余悸,他说辛亏医生诊断治疗及时,不然妮妮也逃脱不掉“开刀切肠”的灾难!
1岁2个月的妮妮人见人爱!出生后基本没生过病。前几天晚上洗澡时妮妮有点低烧,体温37.6℃,排蛋花汤洋大便一次,宝妈认为是积食,没太在意。第二天早上妮妮体温正常了,按照日程表,宝爸宝妈上午要带着妮妮到郑大三附院上早教课、游泳;回外婆家吃午饭。下午到绿城广场日光浴……可一上汽车妮妮就出现了呕吐,快到医院时妮妮竟哭闹了几分钟,又吐了一次!宝爸宝妈以为妮妮晕车了,仍然没有重视。一天的日程结束了,宝爸宝妈带着妮妮大概晚上8点多才回到家中。可是妮妮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就哭一会,然后自己玩一会,有干呕!大概12点的时候妮妮再次哭醒了,而且呕吐出绿色的东西,排出“洗肉水样大便”!宝爸宝妈带着妮妮直接到了三附院小儿消化科。值班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并做了相关的体格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肠套叠;轮状病毒性肠炎”!
肠套叠是2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占肠梗阻的15~20%,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所谓肠套叠是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一部分肠管套入另一部分肠管的现象。
婴儿期的回盲部较为游动,各种引起肠道蠕动功能和节律紊乱的诱因,如婴儿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腹泻、病毒感染都可诱发肠套叠。
婴儿肠套叠有以下“四联征”特征性表现:
①阵发性哭闹(腹痛):为早期出现的症状,其特点是平素健康的婴儿,无任何诱因而突发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哭闹(腹痛)。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每次发作持续约10~20分钟,然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间隔数十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其症状如前。如此反复多次,患儿精神渐差、疲乏不堪、面色苍白。这主要是由于肠管套入后,肠套叠鞘部出现剧烈收缩引起的绞痛。个别较小的病儿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随后进入休克状态,需特别警惕。
②呕吐:85%的婴儿发病早期即有呕吐,主要是由于肠系膜被牵拉所致的反射性呕吐,晚期呕吐是肠梗阻的表现。
③血便:约一半左右的孩子以血便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发生于起病后6-12小时,是本病特征之一,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④腹部包块:患儿上腹部可触及一个“腊肠样”包块,即为套入的肠管。因为婴儿哭闹、检查不合作,有时候腹部包块不易触及。
有经验的医生根据以上四联征,结合腹部超声“同心圆”表现,很容易做出肠套叠的初步诊断;确诊则要靠空气压力灌肠,结肠注气或钡剂X线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而可靠的诊断方法,看到“杯口”状影像为其特点就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也是较好的治疗措施。此项检查既为确诊手段又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非手术疗法:首选空气或钡剂灌肠。适应症为病程在48小时内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明显腹胀、腹部软者。复位的指征空气灌肠时看到空气突然进入回肠末端,拔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安静、不再哭闹;口服0.5~1.0g碳末,6~8小时后可由粪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复位完全成功。
手术疗法:晚期病情比较严重,不适合作灌肠复位的病例,或已经灌肠未能复位的病例,疑有小肠套叠者;以及复位达3次以上者均须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好准备包括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抗生素、退热及输血等。手术时根据患儿当时情况及病理变化行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肠造瘘等。
特别提醒:肠套叠复位后需等待服用的活性炭经大便排出,证实肠道恢复通畅后方能进食;少部分患儿复位后有再次复发肠套叠的可能,需留心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