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小到大,生病发烧应该是宝爸宝妈们通常都会遭遇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如何沉着、冷静的正确对待宝宝发烧呢?
一、正确认识宝宝发烧问题:
(一)宝宝发烧的原因:
1、外在环境原因:如穿衣过多、喝水太少、房间通风不畅、温度高等;(这类发烧不必用药,只要改变客观环境就可以轻松解决。)
2、疾病原因:宝宝生病导致的体温升高;(这类发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如果是病毒性的,还可能出现反复。宝爸宝妈可千万别期望能立竿见影,因为客观上存在病程周期。)
3、注射了防疫针后的反映。好象白百破、麻疹疫苗接种后,一些宝宝会有发烧的现象。(这类发烧,一般使用一点常用的退烧药就可以控制,而且不会有什么反复。)
(二)专家观点: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其实,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据权威专家讲: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因脑子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者感观机能,出现反映迟钝、失聪等后遗症。发烧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有助于白血球抵抗细菌。婴幼儿由于其体温控制中枢尚未完全形成,轻度的病毒感染就可能高烧至40度。这也就是宝爸宝妈一发现宝宝发烧就抓瞎的原因。不过,对于退烧是否必要,正反二方学者一直存在争议。对此的观点是,退烧有必要,但要掌握一个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一味退烧不正确。
研究显示,身体内负责消灭细菌的白血球,在人体体温升高至38度―39度时,“战斗力”会加强。所以,宝宝发烧时,心急如焚的宝爸宝妈巴不得穷尽各种可能的方法,力图尽快将宝宝的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然而,这并非明智之举。如此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降低生病宝宝本身的抵抗能力。特别是民间的一些物理退烧方法,由于瞬间冷热刺激太大,如果运用不当,还会造成宝宝抽搐呢!
二、如何处理宝宝发烧问题:
(一)即时就医:
一旦确认宝宝生病发烧,只要超过38度,在家用药后,仍没有效果,建议应及时带孩子看医生。特
别是处于婴儿期的宝宝更是要小心为妙。
(二)温度观测:
对于发烧的宝宝,随时注意观测体温是最重要的。其实,给发烧宝宝用过退烧药后,一般半小时左右就会出汗,只要汗一出,体温会立即下降,这是宝爸宝妈用手就可以感知的。所说的温度观测,是要在药效过后,看宝宝温度是否有反复,反复后的温度如何?这将更有利于治病和用药。比如小儿美林糖浆不推荐在38度以下使用,38度以下一般用小儿新和小白糖浆就可以了。如果反复发烧,说明有病毒感染,那还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
1、保持家中空气流通。空调温度最好设定在27度左右。
2、脱掉过多的衣服。不要相信民间感冒需要用被子“捂汗”的说法。对于因发烧而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的宝宝,就需要少穿点衣服,千万不要怕吹了风,而让宝宝因散热困难而难受。
3、洗温水澡。因为水气从体表蒸发时会带走一些体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对于刚刚发烧的时候.这个方法效果很不错的.
4、多喝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又可以补充宝宝体内因发烧而失去的水份。这一点很有效哟,宝爸宝妈一定要想办法哄着宝宝多喝些水。而我的基本上就做一些稀饭的粥给宝宝吃.宝宝不太爱光喝那么多水.有点稀饭水的味道能甜一些.
5、使用退烧药。市面上销售的儿童退烧药应该很多。小儿美林糖浆(应对39度以上的高烧)、小白儿童感冒糖浆(应对中度发烧)和小儿新(对轻度发烧有效)三种。其实,退烧药用于后的结果一般都是使孩子大汗淋漓之后,达到退烧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效果显示越快的药,孩子出的汗也越多。所以,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看清说明。一方面不要几种退烧药一起同时并用,另一方面不要因急于给孩子退烧,就频繁给孩子喂药,一定要掌握好前后二次药相隔的时间;再一方面,不同的退烧药有不同的针对性和温度要求,不要以为哪种药来得快,就选择哪种药。不正确的用药,不仅会给发烧的宝宝另外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在无形中造成宝宝对某种退烧药的依赖性。
三、宝宝发烧的饮食问题:
在宝宝发烧期间,可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厌食倾向。我认为这时可以随宝宝的意思,不可强求。在饮食准备方面,最好给宝宝准备一些流食或者半流食。比如:粥、绿豆汤、牛奶、果汁等等。总之,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