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协会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达9.7%,据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人,已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肾损害是糖尿病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在欧美国家,糖尿病已经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病因,占终末期肾病患者原发病50%以上。在中国,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也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仅次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因此,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肾损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正常的肾脏每天从血液中滤过大量的代谢废物,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肾脏逼迫超负荷运转,以滤过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 最终,持续高负荷工作的肾脏不能很好地完成葡萄糖的滤过工作,甚至停止工作。这样,糖尿病肾损害就难以避免了。
糖尿病――如何影响肾脏?
肾脏包括上百万个由毛细血管袢组成的肾单位,充当血液滤过器。 血液流过这些毛细血管袢时代谢废物通过血管壁最终排泄到尿液中。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糖浓度过高导致肾脏超负荷工作来增加葡萄糖的滤过。这样毛细血管袢的通透性增加,并开始出现渗漏,正常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蛋白则渗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如果不能在出现蛋白尿之前良好的控制血糖,糖尿病肾损害持续进展,肾脏不能清除血液中代谢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等逐渐升高,最终导致肾衰竭。然而,患有糖尿病并不意味着一定出现糖尿病肾损害或肾衰竭。只要长期良好地控制血糖,出现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风险则明显降低,很多患者终生不出现糖尿病肾损害。
糖尿病――血压升高导致的肾损害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导致的血管病变,容易出现血压升高或高血压。血压升高也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泵功能障碍和全身血管损害。如果肾脏受累,则不能有效清除身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多余的液体潴留在血管内,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从而进一步加重肾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000例糖尿病患者因血压升高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如果同时存在糖尿病和高血压,则出现肾损害的风险显著增加。这时,通过戒烟、减少盐的摄入和规律的身体锻炼等措施来管理血压,对预防肾损害的发生极为重要。
糖尿病――肾损害的预防
一旦诊断糖尿病,就应该开始警惕糖尿病肾损害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内分泌科和肾脏科随访血糖变化和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年至少2-3次。一旦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标志着肾脏出现损害,开始有蛋白渗漏。如果伴随血肌酐水平升高,则提示肾脏存在代谢产物排除障碍。要有效预防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则必须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控制血糖的措施包括详尽具体的饮食计划、适当规律的身体锻炼、胰岛素和其它药物的应用以及规律的血糖监测。
另外,肾脏和或尿路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重要因素。因此,出现尿路刺激症状、腰痛、尿色混浊、血尿、发热,寒战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肾损害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有肾损害的征兆,则应在控制饮食和血糖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来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肾脏病进展。I目前得到公认延缓肾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这2类药物不仅能有效减少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还能显著控制高血压。另外,诸如黄芪、黄葵等中医药对肾损害的进展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糖尿病肾损害时,一些存在明显肾毒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如解热镇痛药、多种抗感染药物和造影剂等,在有糖尿病的情况下,常常导致肾损害进展,应尽量避免或尽量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糖尿病肾损害进入终末期,则只能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经济条件,选择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等肾替代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