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糖尿病做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药物、饮食、运动、精神、针灸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饮食疗法
中国最早提出饮食疗法。公元650年唐代医家逊思邈明确指出糖尿病人要忌面、米及水果等。比过去误认为最先知道用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John Rollo约早千余年。唐代孙思邈是世界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鼻祖,《千金要方》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既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安疾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并认为医者应当懂得怎样使患者去调养饮食:“夫医者,当需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强调指出糖尿病有三禁,消渴“疗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也不可救,深思慎之。
2、运动疗法
中国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公元610年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提出糖尿病人应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指出消渴病人应该进行导引,导引后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比过去误认为在世界上最先提出糖尿病体育疗法的John Brown要早千余年。如《外台秘要》云:“解衣赕卧,伸腰直少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使无坚碍;赕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使气满少腹者,摄腹牵气,使无息即止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搞病;利阴阳者,饶气力也”。王焘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运动锻炼:“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也,也不可强所不能堪耳”;又说糖尿病患者“不得每夜食,食必即需行步,食稍畅而坐卧”。
3、精神疗法
七情六欲过度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调养情志在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故《景岳全书》说糖尿病患者:“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不治可瘳;若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也记载:“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愈而可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也不足忧矣”。 消渴病的教育概念及有关康复问题,在我国一千年前即被认识和提出。最早告诉人们消渴病人应注意体育运动的是隋代的巢元方,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王焘亦云:消渴“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
4、教育疗法
孙思邈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问题,其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又云:“凡医治病……须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而且要让患者“家家自学,人人自晓”。这些思想和措施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科学先进的。《景岳全书》也曰: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