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骨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滋养血管受损,进一步导致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如髋关节的创伤、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多种疾病,慢性酒精中毒等都可以引起骨坏死。股骨头坏死的核心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
一般认为骨坏死通过各阶段不断发展,可导致股骨头承重面部分塌陷,最后造成髋关节退行性骨节炎。骨坏死进行期至退行性骨关节炎晚期约需3~5年。该症对人体的直接影响是髋部疼痛、功能障碍、肢体短缩。近来,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趋于升高现象,引起医界广泛重视。
目前关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诊治方法的报导文献甚多,在早期诊断方面采取骨内压测定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有重要意义。但鉴于临床上治疗的病人诊断均已明确,均为中、晚期病人,X线诊断技术仍为判断病期和疗效的主要客观指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骨软骨病、扁平髋等),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或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或避免肢体畸形。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股骨头钻孔减压法、血管束移位植入、带蒂髂骨块移植、部分滑膜切除以及各种截骨术等。
股骨头坏死也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因素很多,大概有40多种。归纳起来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髋臼骨折、髋关节长期慢性累积性损伤等。非创伤性包括:药源性股骨头坏死,如激素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中毒而致;有些疾病也可合并股骨头坏死,如:骨质疏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糖尿病、镰状细胞病、柯兴氏病、粘多糖病、减压病、红斑狼疮等;另外,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骨内应力和骨外应力变化,也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