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穿刺套装在治疗肾周
囊性积液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肾周囊性积液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经超声定位下用经皮肾穿刺套装,在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留置F20号引流管的方法治疗24例肾周囊性积液的患者。结果:24例患者经充分引流后囊肿消失均一期治愈,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皮肾穿刺套装穿刺引流肾周囊性积液,可以留置较粗引流管持续引流,避免了切开引流切口疼痛、愈合缓慢的弊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无出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肾周囊性积液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原因多以脓肿、囊肿、肾周出血、尿液外渗为主,其治疗方法以手术切开引流多见。我院自2008年8月开始对传统手术切开引流进行改良,采用经超声定位下用经皮肾穿刺套装,在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留置引流管的方法,确切可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4年8~2010年9月共收治肾周囊性积液患者24例,年龄23~62岁。外伤后肾周囊性积液5例,体外碎石后肾周包裹性
积液8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积液7例,不明原因肾周积液4例。
1.2治疗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患者采取俯卧位。术前CT检查,明确囊肿大小,与肾脏关系,距体表距离,初步拟定穿刺点。术中超声定位,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于超声显示下应用18号穿刺针穿入囊腔,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用F8、F10、F12、F14、F16、F18、F22穿刺套装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建立通道,留置F20号引流管可见积液(脓性、脓血性、渗出液等)顺利引出。固定引流管,持续引流必要时可无菌盐水冲洗,观察无渗出后复查CT确定囊肿消失,夹闭引流管无不适可拔除引流管,一周后、3月后复查超了解变化。
1.3结果
本组24例均一期治愈,3个月复查未复发,治疗效果满意。
2讨论
引起肾周积液的原因常有创伤性、炎症性、医源性等。本组所观察的24病例中,因结石肾积水压力较大体外碎石后尿液外渗8例,体外碎石后腰部持续疼痛伴发热不缓解。外伤后1-3个月腰部困涨不适CT复查发现肾周囊性积液2例,因输尿管上段肉芽包裹性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时灌注压过高致尿外渗,肾周囊性积液7例。
以上病例均经造影显示囊性包块与肾盂不相通。传统的方法基本上采用切开引流术,手术不仅是脓液引流至体外,开放后脓腔压力降低,减少脓腔内脓液毒素的吸收,缓解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可以直视下破坏脓腔分隔,充分引流达到治愈的目的[1]。敞开引流后辅以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但愈合时间均在2-3周以上,切口敷料污染、潮湿,给生活质量造成短时间的下降,并可能造成许多严重的并发症[2],且住院时间较长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放射影像学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引流术已逐渐取代了手术切开引流术,成为深部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3]。对于孤立性囊性包块我们将传统的切开引流改良为超声定位下穿刺,导丝引导下扩张,建立通道置入F20号引流管,术后无切口患者可以自由下地活动,生活质量提高,且不断的变换体位更利于充分、持续的引流。且可以局部冲洗彻底清除囊内积液,引流完毕后囊性包块逐步减小直至消失,复查CT最终拔除引流管。穿刺置管引流切口不在遭受污染、疼痛的痛苦。引流管拔除后通道可以快速愈合,从最大程度上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出院后经过3个月的随诊复查均未见复发病例。
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无切口、创伤小、风险低,引流彻底、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且降低了医疗费用[4],是开放向微创转化的手术中又一新的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