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不可治愈?并发症无法阻止?不是医学没有办法,而在患者自己破坏。
为什么?不管能否学会与实际做到科学饮食,其都按时吃饭。并且由于生命需要,其中无法不含蛋白、脂肪、糖类等既可导致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自然也是解除其病因、阻止其并发症最为有效与直接方法的食物成分。
然而,这一环节却由于患者可用食物营养不合理,成分及其血糖变化受品种、产地、土壤、气候、取食部位、加工处理方法与添加物等各种影响而不稳定,患者无法实际做到科学饮食而处于失控状态。从而不仅导致原本非常简单的糖尿病治疗被严重复杂化,并且陷入本末倒置的治疗原则及其混乱之中。
1、失却解除病因基本原则,陷入无法治愈恶性循环
为什么?虽然降糖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但其方法的价值及其意义充其量只相当于伤风感冒中的退烧药。因此,自然只能作为缓解高血糖的临时措施及其辅助治疗手段。因为,高血糖只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病因不除任何疾病都会无法治愈,或就是其可治愈,病因仍然还会将其变回疾病状态。
例如:降糖治疗既不能解除患者仍然继续能量与脂肪摄入过多,甚至蛋白与糖类摄入过少,从而继续导致胰岛素抵抗、功能损害等糖尿病本身,也不能阻止其并发症。因为,糖尿病并不只有血糖问题,或其绝大部分并发症产生于营养代谢紊乱本身,叠加糖尿病糖代谢障碍、延迟、从尿液流失等,所导致的脂肪、蛋白质代替糖类维持生命,进而血脂升高、血管脂肪流量增加、蛋白过消耗等一系列并发症危险因素。因此,才会出现心脑等大血管快速硬化、狭窄、堵塞,蛋白质无法及时、足量满足人体组织修复、免疫物质构成等基本需要,从而伤口不长,不能手术、容易感染,难以痊愈、免疫力低下、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以降糖为目的,形同没有治疗,甚至饮鸩止渴。
例如:虽然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但运动减少、能量节余、肥胖等不是糖尿病也可发生的高血压、心脑等大血管病却占其死亡率的50%-80%,甚至更高。与此同时,伤口不长,不能手术、容易感染、难以痊愈、免疫力低下等糖尿病并发症,在蛋白质摄入不足、饥饿等其它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蛋白缺乏状态下,不是糖尿病同样也可发生。
所以,糖尿病治疗原则及其治疗方法才会需要患者学习、血糖监测、运动、饮食、药物“五驾马车”。
然而,由于患者无法实际做到科学饮食,也就是糖尿病“五驾马车”中实际缺失了其最为基本的解除病因治疗原则及其治疗方法,从而才会导致医生与患者的注意力,不恰当的被聚焦在了降糖这一原本非常局部的治疗方法及其环节之上,并且俨然成了治疗糖尿病的唯一目的及其评价标准。
因此,糖尿病自然无法治愈,并发症无法阻止。因为,没有技术可以代替科学饮食、抵挡营养不合理状态下,人体为维持呼吸、心跳、运动等基本生命而蛋白、脂肪、糖类之间相互转换、支持、代偿。否则,人体生命无法维持。但其过程却会导致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
因此,虽然目前医学早已非常发达,但糖尿病的治疗却犹仍然如置身于感染类疾病没有抗生素的黑暗时代。所以,糖尿病不仅越治越多,越治越重,并且死亡率一路攀升。从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类健康主要威胁、杀手与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成因。
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不仅非死即残,对于患者非常残酷。并且高精尖技术高度集中,医疗费用非常昂贵,从而严重拖累患者家属及其整个社会。例如:我国目前不仅有9700万糖尿病。同时,还有发病原因及其并发症机制均与糖尿病高度相似的2亿高血脂、2.5肥胖,以及更多的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人群。直接医疗费用,糖尿病每年近千亿,心血管病3千余亿,脑血管病2千亿,综合经济损失万亿以上。仅仅由于患者无法实际做到科学饮食。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因为,食物及其营养没有药物毒副作用那般直接而强烈。然而,其却毫无疑问同样属于自然客观规律。因此,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2、失却入口管理,陷入血糖无法控制
为什么?虽然血糖可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但却同时也是人体基本生命之需。因此,虽然目前医学对付什么样血糖状态的药物全有,但却全部以血糖稳定或能够预知的血糖变化为限。否则,便会导致频繁低血糖,从而大幅提高死亡率。
因为,由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残存胰岛功能,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无论胰岛功能本身、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本身的代谢模式及其状态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当饮食等外源,肝糖原、蛋白质等内源所提供的糖类同样也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时,便会形成不同血糖。从而便形成了降糖治疗永远无法逾越的安全与有效使用限制及其治疗瓶颈。
例如:由于人体肠道只能吸收被分解成为单糖的食物糖类。因此,饮食中所含葡萄糖、果糖等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淀粉、糊精等多糖,在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各种不同食物成分伴随下,经煎、炸、烹、煮、熬等食物加工方法对于复杂食物糖类的破碎,再经无法避免手术、疾病等干扰的不同肠道功能及其消化酶状态消化、分解、吸收等,便会形成不同进入血液速度。与此同时,运动、精神愉悦、外部化学与物理刺激等也可通过影响胰岛功能或无需胰岛素帮助便可从周围组织直接疏散与代谢血糖,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血糖变化相关因素。
因此,虽然降糖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但却永远无法安全、有效使用。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因为,随着连续血糖监测联动胰岛素泵等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似乎有望解决。然而,其实际上仍然没有可能。因为,就是不讨论病因必然导致其无法治愈、并发症无法阻止问题,仅就血糖控制本身所存在的监测联动时机、敏感性、给药剂量及其与人体血糖另一调节机制,即:升血糖素之间的平衡等种种问题而言,就是另一道不可逾越的技术限制。道理显而易见。因为,来源于胰岛的胰岛素会出现问题,同样来源于胰岛的升血糖素自然也会,并且问题同样具有两面性。当然,仅就技术而言,解决这样的问题仅需再挂一只升血糖素泵或多出一条升血糖素管道而已。然而,其本身的意义及其价值却要讨论。
因为,糖尿病并非只有血糖问题,并且导致糖尿病本身的病因同时导致并发症。因此,虽然降糖治疗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血糖,但却同时也可加重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例如:占糖尿病总数90%以上的2型患者均曾经血糖与胰岛功能非常正常。然而,其不仅最终成为了糖尿病患者,并且不是糖尿病也可以发生除高血糖之外的一切并发症。只不过不在糖尿病状态下,其不被称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罢了。然而,其结果对于患者的危害却一模一样。
也就是以降糖治疗为主体,只能陷入病情越治越重,并发症越治越多的治疗怪圈及其恶性循环,并且血糖永远无法控制。因为,其永远无法超越出入平衡,或必须控制所有血糖变化相关因素,才能最终控制血糖的基本法则。
因此,指望降糖治疗拯救、治愈糖尿病,并有效阻止其并发症没有任何希望。无论其是哪一型?哪一类?哪种状态?因为,没有任何技术可以阻止营养不合理条件下,人体为维持呼吸、心跳、运动等基本生命而蛋白、脂肪、糖类之间异常相互转换、支持、代偿、储存、运输。否则,人体生命无法维持。
因此,糖尿病治疗才会需要包括饮食在内的“五驾马车”,而不是以降糖包打天下。
然而,其却由于患者无法实际做到科学饮食,从而缺失了其最为基本的治疗原则及其血糖入口管理。
因此,才会在目前什么样降糖药全有的条件下,患者血糖仍然失控。例如:2012年1月9日国家疾控中心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已就诊糖尿病患者的良好血糖控制率仅1/3,也就是近70%处于失控与不安全状态。
为什么?血糖不稳,再好的降糖药也无法安全、有效使用。例如:目前世界公认最科学、最权威、应用降糖技术最先进的英美等多个大型糖尿病循证医学研究,如:美国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关于强化降糖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ADVANCE)等,均同时遇到了如果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便会由于低血糖而大幅增加死亡率。与此同时,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了体重与血脂控制困难。为什么?血糖转化为能量后,由于无法及时消耗,转而又变成了脂肪。因此,不仅增加体重、升高血脂,并且加重胰岛素抵抗及其功能损伤。因为,其本身就是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因此,不仅糖尿病越治越多、越治越重、并发症全部无法有效阻止,并且血糖无法控制在安全或不导致并发症的范围。仅仅由于患者无法实际做到科学饮食。
也许有人仍然不以为然。因为,药物尚且无法做到的事情,食物似乎永远无法做到。然而,事实却是只要解除病因多数疾病都会不治而愈,没有并发症危险,并发症根本就不会出现。或这也是为什么感染类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原因。否则,其治疗结果与目前的糖尿病一模一样。
3、失却纠正营养代谢紊乱,治疗方法变身并发症诱发因素
为什么?降糖治疗本身永远无法独立决定营养及其相互关系合理与科学性,但却可以通过不同降糖路径及其机制影响营养状态。
例如:胰岛素及其促泌剂,虽然可以帮助患者直接分解血糖,但却无法阻止其转化为能量后,由于无法及时消耗转变脂肪。因为,脂肪是人体能量无法及时消耗状态下几乎唯一代偿与储存方式,脂肪过多自然可以升高血脂、增加体重、恶化脂肪血管流量,同时加重胰岛素不敏感、功能损害等糖尿病病因及其并发症;而α-糖苷酶抑制剂虽可抑制淀粉在肠道的分解,双胍类降糖药也可不经胰岛素便可在周围组织代谢与消耗血糖。然而,其结果却是同时损失糖类营养。因此,在食物糖类摄入本来不富余或不足的情况下,就是血糖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也会导致脂肪、蛋白代替产能。否则,人体生命无法维持。然而,其过程同样会引起高血脂、血管脂肪流量增加、蛋白质过消耗等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失却科学饮食为基础,或不能以纠正营养代谢紊乱为目的科学使用降糖治疗,无异让患者饮鸩止渴或直接的谋财害命。
因为,其方法只能让患者越治越多、越治越重。这还不算其所导致的低血糖等医源性危害及其永远无法避免的毒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