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眼裂(blepharophimosls):即眼睛横径短,两眼距离增宽,鼻梁低,跟睑下垂。常伴有小型上额骨。小眼裂为家族显性遗传,较多见于日本人,亦可见于中国人。嗜酒母亲的子女可同样有这些征象。
2.青记(moogolian bluespots):青蓝色斑,白皮肤呈蓝色,为正常新生儿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色素沉着。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在向表皮移行时,未能穿过表皮与真皮之交界,潴留在真皮中延迟消失所致。东亚、非洲、西印度及地中海民族多见,白种人仅有1%~4%的发生率,因而青记被认为是一种民族特有的标记。青记可几cm大小或大片融合覆盖于腰、背、臀及大腿部。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自然消失。
3.太田痣(neviofota):因由太田在1938年首先描述而得名。为有色痣中的一种,类似青记,有人认为其病因与青记相同。痣呈暗蓝色成片色斑,多分布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分布区如上下眼睑、额部、颞部,有时可波及睑、球结膜、口及鼻粘膜。出生时即存在,也有至青春期才发生,终生不退,极少数可恶变。多见于我国和东亚民族的女性中。
4.双胎:亦为正常新生儿中的一种。其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为1:200;与取卵双胎之比为17:1。常在妊娠4~5天桑葚子发展成双胎,并伴有单绒毛膜双羊膜而成为单卵双胎。双胎存活率低。据报道自然流产的双胎数3倍于成活的双胎儿。发生双胎的原因尚未明了,有时存在家族性显性遗传的倾向。
5.生理性体重减轻为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现象,前已提及,在此仅讨论一些原因。已知生理性体重减轻的原因可能与饮食减少、非显性失水的增加及水、钠排出有关。有报道在体重下降期问,细胞外液减少,血浆渗透压上升。但也发现醛固酮相对较高,也无失调问题。体重下降可能与新生儿体液平衡有关。但确切原因仍未完全明了。
6.发绀:新生儿青紫或发绀多为病理性的,但有时也出现在正常新生儿中,常表现为局部青紫,如口唇、指趾端及甲板下发绀。形成发绀的原因可有:循环末梢部位的外露、受寒、受压及多血等。当多血、哭闹、屏气或呼吸暂停时可出现全身性发绀,有时过热引起鼻塞,亦可出现发绀。上述发绀均属暂时性的,原因解除后发绀消失。
另外,临床还可见到损伤性发绀。如分娩时由于先据部位受压时间较长,可出现先锋头、先锋臂、先锋足,其特点为受压部有宫颈圈痕迹,并伴有青紫水肿,有时可有出血点。强壮的足月新生儿有时可出现其头面、上肢、胸肩及背部发绀,仅局限于上半身。形成原因可能为婴儿呼吸前屏气用力过大,使上腔静脉血回流,静脉压过高,因而导致上腔静脉分布部位的发绀。常盂其他症状,与正常新生儿无异,数周后发坩可消遇。
7.异位畸形(situs invertus):多数异位畸形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无脾、多脾、消化道畸形及其他内脏畸形。也有完全异位畸形的正常新生儿,其发生率为1:10000。
8.生理性脱发: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呈突发或隐袭性。突发者较少见,为突然发病,明显脱发。大多数为隐袭性脱发。新生儿的头发绵细,色淡,多数婴儿数月
9.视网膜出血:头先露娩出的新生儿视网膜可有出血点,有时还伴眼结合膜出血,一般认为属于正常现象。
10.虹膜环状斑点:为淡颜色环状斑点,位于瞳孔边缘约2/3距离处,外周模糊(图7-2)。这一征象出现在29%的正常新生儿和80%的先天愚型患儿中。
11.额外齿(supermumerary teeth):在正常新生儿中可出现,常见在乳牙的下门牙的位置上萌出1个或1个以上的易位切牙,该牙松动易落,无轴质。
12.舌系带:舌系带在正常新生儿中有个体差异,可薄可厚,可紧或松。有时舌系带虽然过短过厚,但一般并不影响吸乳动作,日后可逐渐延长。
13.腮裂原残余(branehiogenie bemants):腮裂原是胚胎期所遗留的腮裂缝原始组织残余,常见部位在耳前鬟角以及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处,多呈乳头样小型赘生物;有时仅见局部皮肤微凹。少见呈囊、窦、瘘管等表现,后者需手术处理。
14.额外乳头(supernumerary nipples):正常新生儿中可出现额外乳头,常位于躯体中线部.为一小型有色素的突起物。通常伴有肾脏畸形。罕见伴有Arthrogryposis综合征。
15.喉喘鸣(simple stridor):临床上有时可遇见一些轻型的喉鸣婴儿,虽然出生后即有此表现,但多数在生后数周才引起注意。婴儿表现呼吸声较响。在激惹、哭吵或哺乳时呼吸声响加剧,但安静睡眠时其声减低。仔细观察声响主要在吸气时出现,咽喉检查有轻度异常。患儿并无不适感,面色红润,生长正常。喉鸣多在3~4个月时发展到高峰,6个月至1岁内逐渐消失。极个别小儿在情绪激动时还可出现喉鸣现象。
16.原发性肺不张:新生儿在生后最初几天内常可出现生理性原发性肺不张,为正常现象。
17.心脏杂音:如临床加以注意,约有60%的正常新生儿于生后1~2天内在肺动脉区闻及I-Ⅱ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这可能是由于生后肺动脉压的降低,血液较快流人肺部而造成。有时此区还可闻及持续性或逐渐加强的杂音,系动脉导管开放所致。杂音一般在1~2周内消失。
18.呕吐及其他表现:部分正常新生儿,在最初几次哺乳时常可出现呕吐现象,几天后稍经处理后均能自愈。有时新生儿可出现打喷嚏、打呵欠及伸懒腰现象,均为正常情况。
19.脐疝:常见于正常新生儿。一般在脐带残端脱落后脐部逐渐增大,脐疝或大或小,内容物可以是肠段或大网膜,罕见嵌顿。哭闹婴儿脐疝可继续增大。多数婴儿在1~2岁内能自愈。特大脐疝可由手术处理。
20.痛觉:正常新生儿痛觉均较迟钝。因此新生儿期常发生烫伤可能与此有关。
21.多动(hyperactivity):有些婴儿在新生儿终末期或稍晚些可表现为多动、易激惹及颤动(jitteriness)。哺乳时不肯安静,哭闹不停。常发生呕吐。有时为发作性哭闹。睡眠亦不安宁,日夜颠倒。这些多动现象可能与母亲在妊娠期情绪过分紧张及忧虑有关。婴儿出生后,母子间可能又有一些不协调,致情况更有发展,可以称为脑轻微功能障碍症。
22.红色尿:生后2~5天的新生儿可于排尿时啼哭并见尿液染红尿布,这与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以及小便较少有关。持续数天后消失。
23.假月经:有些女婴于出生后一周末阴道有血样分泌物,这是由于胎儿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受母体激素影响,与妇女排卵前相仿,出生后,母体雌激素影响中断。造成类似月经般出血,故称假月经。无需处理,数天后即可消失。
24.鞘膜积液(hydrocete):先天性鞘膜积液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逐渐增大而被发现,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25.隐睾(undescendedtestis):绝大多数正常男性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睾丸已下降,但也有步数新生儿睾丸下降延迟到出生以后,部分停滞在腹股沟内。
26.通贯手(simiancrease):通贯手常见于一些先天畸形或染色体畸变的婴儿中,但在正常新生儿中,可有4%的单侧通贯手及1%的双侧通贯手的发生率,男女比例为2:1。
27.色素痣(pigmented neviormoles):新生儿黑痣出生时即存在,大小不一,从1~50px至大片(即所谓巨型带毛色素痣(giant hairy nevus),亦可多发于各处皮肤,常伴有毛发。新生儿黑痣多为良性,一般不延伸,久不消退,极少转化为恶性。但巨型带毛色素痣恶型程度较高。
28.火棉肢婴儿(collodion baby):婴儿出生时可见全身包上一层角质膜,宛如被半透明羊皮或润精丝绸所包裹.状似火棉胶,因而得名。1~2天后包膜干结绷紧,造成眼睑口唇外翻或成皱褶纹。不久包膜脱去,留下红色皮肤。部分婴儿皮肤可恢复正常,不再发生鳞变。但更多病例从此变为鱼鳞癣病。
29.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又称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正常新生儿可发生,或生后1~2个月出现。瘤大小如米粒或草莓状,突出皮肤,色鲜红,常分布于头、面、颈、肩、躯干及四肢,呈单个或多发性。在1岁内有逐渐增大趋势,1岁后多稳定,如无外来损伤,一般6~7岁内均可治愈。
30.斑状血管瘤(macular hemangioma):为最多见的一种,发生率可达50%。出生时即存在。多发于后颈部、前额中央及上眼皮处。直径约几mm。又称松红色斑(salmonpatch),大多在数月后逐渐消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