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与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等因素有关,常因治疗不及时而留下后遗症,甚至诱发肺栓塞(Pulmones embolism PE)而致死亡。近年来,我们采用我院制剂“溶栓丸”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备的236例总结报到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36例中,男45例,女191例,病程最短2天,病程最长7个月,年龄最大73岁,最小14岁,其中20岁以下3例,21~30岁63例,31~40岁97例,41~50岁39例,51~60岁28例,60岁以上6例。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者126例,伴有全身症状者71例,有手术创伤史(术后引起)者89例,产后发病者64例,无明显诱因者83例。出现蓝色炎性疼痛症(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17例,出现白色炎性疼痛症(phlegmasia alba dolens)8例。
(2)诊断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标准制定:临床见腓肠肌疼痛肿胀,压痛,胫足踝水肿。或突发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则紫绀,皮温下降。全身发热,或有皮肤增厚,小腿有色素沉着等典型症状。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后、盆腹腔手术、肿瘤和其它血管病史。结合血管彩超、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静脉血流图等辅助检查即可确诊。
2、疗效标准及结果
(1)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标准。治愈:患肢肿胀及疼痛消失,有关检查明显改善。好转:患肢疼痛消失,肿胀减轻,有关检查有改善。未愈:患肢肿痛不消,有关检查无变化。
(2)治疗结果
治愈:135例,好转:90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95。34%。
3、讨论
本病的发生多因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则下肢血液流动缓慢,血流缓慢则易形成血栓,产后、外伤后由于创伤和出血,血液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浓度增加,使血液的凝固性升高,加之临床上止血药物的运用,都极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血栓形成则阻滞静液回流,血液回流受阻则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静脉内淤积的还原血红蛋白过高而使皮肤呈紫蓝色,出现蓝色炎性疼痛症(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有时腿部明显水肿使组织内压微血管灌注压而导致局部皮肤苍,出现白色炎性疼痛症(phlegmasia alba
dolens)。
中医认为: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则伤气,产后、外伤则多重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鼓动无力,无以推动血运,血因之而滞,终致气滞血瘀,阻塞经络,出现以上“股肿”诸症。其初虽有气血亏虚,但究本症之主要病机则是由气滞血瘀所致。“溶栓丸3号”中用大黄、壁虎、地龙以清热凉血,祛瘀解毒,通经活络。
用水蛭、全虫、土鳖虫、蜈蚣、山甲以破血逐瘀,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降血粘、降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用乳香、没药、玄胡以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消肿;用黄芪以扶正益气,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成清热活血,化瘀通络,利水消肿之效。用以治疗本病效果甚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