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讲座的内容将不单单是向大家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还要向大家,众位先生们汇报我个人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我矢志不渝地运用中医药知识服务病人的体会。
一、中医是与西医相对而产生的概念。
1、中医医师:
一个中医医师一般地应当具备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运用中医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具备中国传统科学所特有的思维认知模式,具备了以上条件又合法从事医疗活动并在医疗实践中逐渐丰富知识内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医疗能力及医疗水平,这样的一个人才能叫中医医师。
2、中医学
相对西医学的一个概念。是具有独特的对人体功能结构认识的中国传统医学,有独特的经典医学理论的支撑,有着众多的流派,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自然学、社会科学的思维认知模式。
中医基本上包括这两个子概念。比如中医可以指一个医生,也可以指一个医学类别。
3、中药
中药是与中医分不开的,这点同西药与西医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中药在具体物质上多是生物药、矿类,这一点不容质疑。但不能因此就说中药的研究、开发、使用不须中医知识的指导。邓铁涛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指出:只有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这些生物药矿类才叫中药,否则,不叫中药。
邓老的说法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但遭到了当时《中国中医药报》署名王强的人激烈的抨击。他认为邓老是在说“瞎话”,说明明是中药,经不经什么理论指导没什么关系。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是不面对现实情况,光空口论道,是不负责任的。现实情况是:许多中成药被西用、滥用、乱用。而当时争论的焦点是“龙胆泻肝丸致肾衰事件”,邓老的意思就是由此而针对许多中成药被西用、滥用、乱用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而论的,正确而具有针对性,就目前来看仍具有重要意义。而认为“无论什么理论指导没关系”则很明显犯了根本性错误。举个例子:一个人耳朵流脓应用龙胆泻肝丸,好了。他介绍给其他人用,其他人能不能好且不说,一旦因为使用不当造成事故,怪谁?怪龙胆泻肝丸?
如果这是介绍给了其他没有中医基本思维的某个医生,那为祸更重,他会接二连三地开这种处方,如果造成事故,他第一反应是这个药怎么样怎么样,殊不知,药还是那个药,他用错了,他不知道中医是讲辨证的,不是这个证,用了这个药,就等于误诊加误治。但这种情况很容易就被他及他的服务对象错误地播散,造成“龙胆泻肝丸事件”。不光中国,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基本上也与这个类似。为什么会有中药这样,西药不这样呢?都是无知惹的祸,因为西药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中药的副作用大家却很少了解,中药有没有副作用?老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成药。
中医的精髓是什么,是辨证论治,什么叫辨证论治,就是要因人、因时、因地地治疗,这个,中成药就可以明显看出缺点在哪里了。辨证论治或者叫辨证处方,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毒副作用,甚至没有。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中药的特性,偏听偏信什么什么“无毒副作用”才大量的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这正说明什么呢?这正说明中药的使用必须要有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药西用或乱用、滥用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是中药的问题而是指导思想有问题。西药也有毒副作用却没有人跳出来要取缔他,是大家知道他本身就有毒副作用的,所以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而且如不按中医理论辨证治疗,还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为听从药商诱劝或虚假宣传的蒙骗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是不能归咎于中药而迁怒于中医的。
讲到辨证,我认为这说到了中医诊断的核心。中医诊断辨证即是认识疾病此时此刻的病机。什么叫病机呢?“机”在古汉语中指弓弩的一个部件,相当于扳机。引申起来就是疾病发生、转归的决定因素。因而辨证即是找到疾病发生、转归的关键,这一点同西医没有任何差异,只是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的不同罢了。而且由于中医诊治疾病是拨洋葱皮式的,所以不必非得到葱芯才治疗,运用中医独特的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见微知著的明察秋毫结合中国传统天文学地理学知识、气象学知识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辨证思维模式,可以完全达到在中医理念上的诊断明确。比如一个中年男性得了某病。他的生辰(年月日时都很重要)可以提供给我们他最基本的生命信息,因为人的出生须孕育280天,与周天二十八宿运行十个周期相同,那么他先天之精合和之时与出生的年月日时肯定是有关联的,先天之精的合和即提供了这个人生命的基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应脏腑的功能的强弱,易患何脏何腑的病。在出生之后后天即开始与先天相互作用。如果他八字当中五行存在严重的偏倚。那么显然根据天文地理气象知识在某年月日时某地或某气象条件下即会发生相应脏腑的疾病,这是肯定的。如果这个医师造诣更高一点,还可以根据其伴侣、子女、同事、伙伴推算出因何发病,因为人和人的禀赋不同,类型不同也存在五行阴阳的生克制化。
二、现代疾病的基本态势
现代疾病的基本态势是以阳虚阴盛为底子。原因简述如下:
1、伤于寒邪的机会增多。空调冰镇冷饮、凉茶等盛行
2、中医西化寒凉药投用太多。抗生素的应用败伤脾胃。脾胃内伤百病丛生。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直接导致脾阳不足,腹泻,便秘;久则及心肾畏冷尿频,喘促。一见高血压就凉肝平肝,殊不知肾中纳以阳气更为重要,摄不及龙雷不归大海必成虚火上炎口舌生疮目赤,血压偏高等。一见感冒发烧就用二花柴胡黄芩,也许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平时过食冷饮呢,如果再有腹泻的毛病呢
3、滥用苦寒牙痛用栀麦片、牛黄解毒丸,咽痛用西瓜霜金嗓子等全不辨证
4、不学中医经典,不辨阴阳。阴阳是辩证纲领的纲领,很多“中医”不辨阴阳只见寒热舍本而逐标。
5、过度劳倦损伤阳气。现代人的很多生活方式是不符合中医养生理念的。熬夜。睡眠颠倒,欲求过高。压力过大
6、房劳伤肾。现代人的这种情况受社会风气、宣传的影响为害甚重。
7、睡眠不足损伤阳气。夜属阴,昼属阳、夜卧以养阳,睡眠不足时倦怠乏力都是伤阳的表现
8、滥用抗生素,激素,前已述及抗生素损伤阳气,激素说到底是损伤人体正气的卫外功能的,自然也是损伤阳气
9、慢性病多发,阳虚者居多。慢性病总体说是损人阳气的,往往虚阳才浮现便被认为有火,其实一个健康人有多少火,没有火,正与邪势不两立,一胜必有一负,既然发病发病是正气不足功能衰减的表现,在理念上必须固护阳气。
三、针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措施
从养生角度说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怎么个养法?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从卫护正气的角度讲,春夏之际养生应顺应春生夏长的特点。第一固护脾胃,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枢纽。这是第一重要的。第二顺应节令增减衣物春天乍暖还寒应注意防寒;夏天注意避暑,因暑热最伤人阳气,为什么呢?
在疾病的治疗上时时应注意固护人体正气,在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上着眼,全面辨证地处理问题,不去割裂阴阳的关系,牢固树立中医的思维模式,不受西医思维模式的干扰,整体上把握病人,即不把病人看成坏机器,而是看成一个活的有机体,阴阳同在而共生的活物,在治疗上注意调动这个有机体的积极主动性(中医讲叫振奋阳气)使他能积极地与阴邪抗争,而不是主要用医生的手段去直接杀伤邪气,正济邪自去。治病不是抗菌抗病毒,要知道每个人体内都有一支杀菌消毒的本国军队,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使这些军队充满斗志,更加强悍所向披靡,而绝不是取而代之直接参战。
预防疾病上中医就归属到养生里面了,上面讲的是一个大的理念性的东西,涉及具体方法上中医养生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光分类就有好多,比如导引、服食、推拿房中术等等,总体一个原则是使情绪与身体和谐,自己与社会和谐,身体与自然和谐,脏腑之间和谐即可,在这里我不便多讲。有感兴趣者可以单独交流。
下面我再就我所从事的专业针对中老年人多发的中风病在预防方面作一举例性介绍。中风的病机主要是在积损正衰的基础突发气血逆乱。中风是中医形象的命名,如同物体受风而倒,且病情凶险变化迅速象风一样善行数变。我们认为风的实质就是气血逆乱,气血逆乱的根由多责之于肝。我们认为人体中风发生主要在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最终使肝阳化风,气机失常。血随气逆,挟痰夹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证。就是头重脚轻仆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等。这些表现一出现大家一般都知道是中风了。得赶快送医院。下面我主要讲讲中医是怎样预防中风的
预防原则:
1、扶助正气,强壮身体。人体正气的强壮与否对于中风的发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强壮不是说身高体壮,而是抗应激能力,对抗突发事件的身体素质。
2、调畅情志。咱们过去老讲肝火,我们要求不要肝火太旺,一遇事就脸红脖子粗,那样不好,要学会寻开心。肝火就离风不远了,切记不动肝火。寻开心是使心情平和,不是中彩票五百万大喜过望,过喜则心火盗伐木气,因为肝在五行属木,肝又有事了,又会化风。总之一句话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身体绝对有好处。
3、合理劳动降息(劳逸适度)不要劳累过度,熬夜。强力应努。纵欲恣情,因为肾为作强之官,就是肾管强力劳动的脏器,劳动过度就伤肾,肾虚肝风易动,容易中风;也不能过于懒惰安逸。过逸使气机不畅。脾运乏力,化生痰浊阻滞经隧成为中风。
4、顺应四时变化,防止六淫侵袭。通俗讲就是天冷了出门穿厚点,天热了避暑,冷热刺激都会导致肝风骤起,发为中风。
一般性预防措施:
起居调摄一要顺应四时变化适寒温,二要起居有常、三要劳逸适度。
清淡饮食,肥腻的食物少吃,高盐的少吃,少吃高糖食品。不吸烟。烟毒最能损伤脉络化生痰浊阻滞经隧。不酗酒,酒能化湿生热碍脾,脾在全身的功能是升降清浊。饮食不注意容易影响脾的这个功能。什么叫升降清浊呢?简单说就是该摄入的摄入该扔掉的扔掉,不然都舍不得扔,垃圾就会占满屋子,那好东西也就没处放了。时间长了人就大腹便便,血液粘稠因为油腻的东西没有排出去全进了血管里,堵塞了血管就中风了。肥胖的人容易血管老化,增加心脏的负担,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脑溢血的几率。所以不管你胃口好不好,都不要以胖为美,俗话说花钱难买老来瘦嘛,所以要清淡饮食,禁烟不酗酒。适当服用诸如枸杞。女贞子。菊花。等可以起到补肝肾祛风的作用。
舒畅情志包括修身养性
运动导引
导引可以扶助正气防止气虚邪中,就是增强抗应激能力,避免中风。
另外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以采取治疗性预防
1、阵发性偏身麻木
2、阵发性黑蒙眩晕、耳中如有蝉鸣
3、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
4、频发半边脸木麻
5、经常出现咬舌头或咬腮帮子
6、发作性手抖、无力
7、吃饭时漏饭由偶发至频发
8、喝水呛经常出现
9、剧烈头痛伴有肢体不利
10、突发看东西重影
11、走路偏斜
12、突发张口不利说话不清
13、突然变傻、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或两眼发直呆若木鸡。
至于中风后的治疗及康复,由于时间原因在这里不再细讲。
由于各种原因。本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医语言,现在都得用西医的说法大家才能明白这是中医的尴尬。非常感谢组织方给我们这样一个宣传中医的机会,给我们这样一个好的交流机会。
相关文章